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是明神宗朱翊钧执政的第47个年头,也是他生命的倒数第二年。下一年,这位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就将在登基近半个世纪后驾崩。
对明朝来说,万历四十七年也是个悲伤的年份,这一年二三月间发生的萨尔浒之战,大明精锐在辽东败给了努尔哈赤麾下的后金军队,而且败得极惨,自英宗土木堡之变后,明朝还没有吃到过这样的大败仗,此番折戟沉沙,震动可想而知。
事实是大明帝国已不复当年之勇,女真也早非吴下阿蒙,实力此消彼长,再想实现成化年间的犁庭扫穴已无可能。
朱翊钧在第二年即将撒手人寰,他执政的功过这里不予评述,不过在万历四十七年这一年,他还是给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财富并非指金银财宝,而是来自于人。
1619这一年进行了科举取士,三甲共选出345名人才,其中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67名,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275名。
这一科里,有不少日后名动天下的人物,如果能用好,大明并不是没有救,在生命中最后一次取士里,万历为明朝选出这些人,似乎冥冥中要他们担负起扶大明于既倒的任务。
己未科第一甲有三人:庄际昌、孔贞运、陈子壮。
状元庄际昌在殿试策问中一鸣惊人,面对神宗开出治国方略的试题,他重申了纲纪为上的治国古训,认为帝王经国治世,皆以纲纪为根本。
神宗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恢复朱氏祖宗往日的辉煌。庄际昌直面万历朝的种种弊病,鞭挞入微地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自己的意见,试摘录几句如下:
以不迩不殖之心风励臣下,则素丝羔羊之节著矣;以无偏无党之念倡率群工,则涣丘集益之门宏矣。又何治人、治法不交维哉!
在万历四十七年的局势之下,庄际昌的回答很合神宗心意,被钦点为状元。
可惜之后天启即位,阉党乱政,庄际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没能发挥自己的满腹经纶,十年后就去世。
榜眼孔贞运的境遇也与庄际昌类似,他是孔子的62代孙,虽然留朝任职,却因不肯依附魏忠贤而不得重用。崇祯年间又因为政见之争被罢免,此后隐居在建德山中。
崇祯十七年甲申国变发生,孔贞运绝食恸哭,得到崇祯殉国的消息,孔贞运更是一哭不起,家人把他抬回家后即卒,享年69岁。
相比状元与榜眼,探花陈子壮则千秋留名,因他矢志抗清,是“岭南三忠”之一。
从万历朝到崇祯朝,陈子壮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弘光年间,陈子壮任礼部尚书,南京失陷后逃回广东,隆武要立为东阁大学士,他没有出仕。
到了永历帝立,又授他以东阁大学士,封兵、礼二部尚书的官职,领上方宝剑,总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军务。当然这时候,陈子壮已没什么军队可督,他还没上任,广州就已被攻破。
陈子壮最叫人敬佩的,是他至死不屈的气节。1646年,陈子壮在广东起兵,与张家玉、陈邦彦呼应,一度轰轰烈烈,围攻广州。
两广总督佟养甲急调李成栋回援,义军被击退。
当年十月底,陈子壮扼守的高明县城被李成栋调来的大炮攻破,陈子壮被擒,佟养甲决定杀一儆百,将陈子壮“寸磔于教场”。
行刑时,佟养甲“遍召广州诸绅,坐堂上观其受刑以惧之”,还凶恶地问道:“诸公畏否?”可是陈子壮依然骂不绝口,慷慨吟下绝命诗:“金枝归何处,玉叶在谁家?老根曾愿死,誓不放春花。”
值得一说的是,陈子壮就义后,他的妾室张玉乔被李成栋所纳,收为内宠,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女子,对促使李成栋反正起了重要作用。
“忠义”二字有多宝贵,陈子壮用生命作出了诠释,三忠祠时至今日依然矗立更说明问题。
在二甲的榜单里,最出名的是马士英。
马士英在历史上多以弘光朝奸臣的面目出现,施政上他有过失不假,但也要看到马士英的坚持。清军入关,多铎南下,留都南京不战而降,投降的官员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不管是钱谦益、阮大铖等重臣还是明朝的宗藩亲王们,大开城门跪迎清军俨然成为潮流。
但不包括马士英。
马士英逃到杭州拥立潞王朱常淓,朱常淓不成器联络清军投降,马士英又逃到鲁监国朱以海那里继续抗清,前线的几次战役他都有参与。
博洛跨江击败朱以海,挺进浙东,马士英逃进深山出家,对他来说不存在投降这两个字,最终被清军搜出不屈而死。
对马士英来说,权力固然是他所爱,但他更爱大明。痛骂马士英的那些文人,可有马士英的气节。
这一科的取士,最著名的不在一甲二甲,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里有两人此后名震一时。
一是袁崇焕。
袁崇焕的评价有所争议,此处不予讨论,抛开争论不谈,袁崇焕无疑是有能力的,麾下聚一时之良将,宁远据后金于城下,五年复辽虽是空话,但坐镇辽东确有效果。袁崇焕被杀,辽东局势愈加崩坏,众将也从此离心。如果崇祯驭下有方,恩威并施,袁崇焕能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孙传庭。
相比袁崇焕,传庭之亡更叫人可惜,如果稳扎稳打,孙传庭本有能力力拒李自成,不说中兴大明,稳定陕西局势颇有希望。万历把孙传庭留给了崇祯,本可成为擎天一柱,传庭一亡,明朝再无力量阻挡李自成,土崩瓦解也就是五个多月的时间。
袁孙二人都可称一时之栋梁,三甲之中其实还有不少人物。
吴阿衡,官至蓟辽总督,崇祯十一年(1638)清军入塞时苦战被俘,面对清军逼降,阿衡大义凛然,慷慨陈词:“我生为大明将领,死为天国英灵,决不屈膝”,清军恼羞成怒,吴双膝被砍,齿被击落,舌被拔掉。九月二十一日被杀。
邵捷春,官至四川巡抚,为官清正,名声极佳。崇祯十三年,罗汝才、张献忠合兵攻蜀,四川兵少力弱无法抵挡,邵捷春因战事获罪被逮捕,解送京城时,哭送他的队伍填塞了街道,江中的船无法开动,人们都争着跟在使者的旗帜后边。
蜀王替捷春上书求救,朝廷不听。捷春自知难免一死,第二年八月喝下毒药,死在了监狱中。
樊一蘅,崇祯三年起在陕西平乱,悍将马科、贺人龙是他的部下。崇祯十六年总督川陕,甲申之变后在四川与张献忠相持,此后在川中坚持为南明各政权保有一隅,直到1650年病死。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金榜可称人才荟萃,算是朱翊钧留下的最后财富。可惜不管是天启还是崇祯都缺少驭下之能,有如盲者得镜,使能士匿谋。
水浅者大鱼不游,这一科的取士成果,也就付诸东流。
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院的专栏《大明帝国的最后十八年》,正是讲述的这段真实的历史,人情冷暖,尔虞我诈,在这个时间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