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盛唐风华,似乎总少不了它的风流韵事,只有那样一个开放的朝代,才能孕育出那样多诗魂。
不管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还是深恨"易得无价宝,难求有情郎"的鱼玄机,或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无不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风华气度。
令人赞叹的同时,也使人心生向往。
而作为唐朝四大才女之首的女官李冶,更是用自己的传奇人生,为盛唐韵事添墨增彩。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这样的诗情,该是怎样的灵魂孕育出来。
恣意大胆的诗风
李冶一生可谓恣意风流,在孩童时期就显出的不俗诗情的她,更是在花信年纪和碧玉年华勇敢追求爱情,留下了一段段风流往事。
蔷薇花引出不平路
李冶,字秀兰,出生在公元709年江南乌程的一个书香世家。
《唐才子传》记载,此女"幼聪慧,及长姿容美艳,神情潇洒,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诗风豪爽"。
天资聪慧的她,从小便跟随父亲学习诗书,对诗歌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悟性,学什么都一点即透,让其父大加赞赏。
相传,六岁的她在欣赏蔷薇花时,作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原本是说,过去的时候未曾搭花架,导致花枝乱得像心绪一样纵横交错。
却被他父亲过分解读,认为"架却"同音"嫁却",一个六岁总角年纪的女孩子,却已懂得待嫁之时的烦乱心情,很是不详。
他断言"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德妇人",因此把年幼的李冶送入道观,成为道姑,也称作"女冠"。
夫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封建条例对女性的禁锢,使得女子只有遵守四德才能够被称赞。
但李冶不这么想。她"形气既雄,诗意亦荡",哪怕在道观,也心胸开阔,纵心追寻所喜所爱。
从心坦荡的追爱
李冶在道观之时,喜欢上了大她二十岁的上人皎然。她大胆写道: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唐中晚期,儒家风气重又聚气,女子地位在历经武则天的高峰期后,重新跌落下来,而李冶还是遵从心意,大胆追爱,令人赞叹。
可惜,皎然上人并未对她动心,写诗《别李季兰》来婉拒。他道: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端的是豪气万重,气势凛然,毫无小女儿的忸怩,就像她自己的人生态度,快意潇洒,勇敢追求。
所以当她再次陷入对朱放的情感时,她依旧直表心意,真诚大胆,毫无保留地对待爱情。
她一生坦荡释然,诗风更是真情大胆,满满的相思情谊不加掩饰,一如她的人,恣意潇洒,勇敢坦荡。
就连被后世称为茶圣陆羽,亦为她所倾倒。在李冶给陆羽的诗中写道: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足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
人常说,看一个人怎么样,就看他找的伴侣就知道了,为李冶倾倒,并与她在一起的男人,都是当时优秀能被史书工笔记录下的人,足以印证李冶的个人魅力。
包含真理的诗意
游戏人间的人,往往将诸事都看的淡然,所以更能够无畏地投入各种感情,也就更能够体会到人生真谛。
因才名召入宫
不惑之年的时候,李冶的名气已经传入京城,唐德宗特意召她入宫觐见。虽然此时的她青春不再,却仍被评价道:"上方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年过四十的李冶,居然还得了一个"俊妪"的称号,被德宗赐金放还。
简短却余韵悠长的诗句
《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此时的她,已经经过了数段认真却又无疾而终的感情,人生真理被感悟出来,又写成这简明易懂,却回味无穷的诗句。
仿佛已经看破一切,跳脱红尘之外,却又仿佛无需抽身,仍然置身其中。
他人的评价
按照李冶的性格,大抵是不在意他人评价的。所谓"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但不妨碍可以从他人评价中看出李冶的诗心。
高仲武说她"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陆昶称她的诗"笔力矫亢,词气清洒,落落名士之风,不似出女人手"。
有人说,唐朝的女子写诗的虽然多,却没有超过李冶的人,她也被评为唐朝四大才女之首。
李冶从来是不拘泥世俗眼光的,她抛却时间对女子的层层束缚,公开调侃刘长卿的疝气之病,借陶渊明诗问道:"山气(疝气)日夕佳"。
而刘长卿也以陶渊明诗回道:"众(重)鸟心有托",并称其为"女中诗豪"。世人有说她大胆,有说她妖异放浪,却从不肯承认她的魅力。
虽然李冶后来因为被迫替叛军朱泚写诗,在王军攻破叛乱之人朱泚后,以此为由,令人将她扑杀处决,未得善终。
但她这一生风流潇洒,恣意快活,也全在始终展现出来了。"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也只有像李冶这样心思细腻,情感充沛,文采斐然,不拘小节的人才能写出。
她的诗,正如她的人一样,从来都是大胆热烈的,在历经了多少年时间的风霜之后,依然能保存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唐才子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历朝名媛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