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自25岁加入红巾军到40岁登基称帝,仅仅花了15年时间。
以低贱出身而一统天下,朱元璋的创业难度在历代帝王中排名第一,这点世所公认。
创业道路绝非一帆风顺,刀光剑影之中,朱元璋也数次经历生死考验。
最为人熟知的可能是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此战朱元璋一度坐船被击碎,换船再战又遭搁浅,如果不是手下拼死相救,早已被汉军生俘,那必然就没有了后来的朱家天下。
鄱阳湖之战是有惊无险,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下和州后,有次结结实实在鬼门关口走了几个来回。
朱元璋当时还是郭子兴手下一名总管,也是他女婿。他率领汤和、胡大海等诸将攻下了和州后,升任总兵官就地镇守,从带领几千人的小军官成了镇守一方的大将。
坐镇和州,朱元璋整顿军队,恢复生产,逃亡的百姓纷纷回城居住,和州城经历战火后开始恢复了生气。
另一部分红巾军孙德崖所部驻扎在濠州,始终面临缺粮问题。孙德崖听说和州粮足,不由分说带兵来到和州就食,兵丁占住四乡民家,孙德崖带着亲兵径直竟入驻了和州衙门。
和州总兵官,军政第一人朱元璋为何不加阻挡?因两方都是红巾军名下部队,孙德崖资历极老,兵力又多,如果动起武来,势必两败俱伤,朱元璋还讨不了好。
郭子兴得到消息勃然大怒,他和孙德崖是死对头,之前在濠州他更曾被孙德崖囚禁,险些连命也送掉,还是多亏朱元璋用计搭救。
郭子兴立即气冲冲带兵连夜从滁州赶来。
郭子兴此行是兴师问罪,却并来不及带多少兵马,如此冲动对统帅是极为危险的举动。
孙德崖得知,派人告诉朱元璋:你丈人来了,我要走了。
此时城内城外已挤满孙德崖的军队,两人结仇甚深,万一孙德崖乘移兵之机发动,郭子兴难逃厄运。
想到这层,朱元璋连忙派人通知郭子兴,又亲自去劝说孙德崖:元帅,何必这样匆忙呢?
孙德崖只是回答:和你丈人无法相处。
就算孙德崖要走,也要确保安全,于是朱元璋劝说:两军共处一城,要走也要让部队先走,元帅殿后镇压,以免发生误会,伤了和气。
建议合乎情理,孙德崖要是没有异心,确保两军安全乃是要务。
孙德崖同意,朱元璋还放心不下,亲自陪同孙军撤离,一直走出十里多地。
眼见平安无事,朱元璋正要回城,谁知变生突然,后军传过话来,说是城里两军交战,已杀死了许多人。
朱元璋身边仅跟随了耿炳文、吴祯等数名亲兵,一听不妙,想趁乱逃回城内,已被孙军挡住了去路。
孙军认为,城内火并,朱元璋一定知道实情,说不定也亲身参与,一定要说个清楚。
朱元璋当然矢口否认,他边说边走,趁身边人一松懈,勒马就跑。
身后孙军军官几十人策马紧追并放箭射中朱元璋,还好朱元璋衣内衬了锁子甲,伤得不重,带伤狂奔。
逃了一阵,他的马力不济,被后骑追上,一枪把朱元璋刺下马来。
追兵赶上,立即用铁链套住脖子,有性急的举刀立刻就要砍杀朱元璋。
这大概是日后的明太祖军事生涯里离死亡最近的一刻,身带箭伤,又受枪伤,铁链锁脖,钢刀眼看就要落下,比日后的鄱阳湖大战还要凶险不少。
幸好有人劝住,因此时孙德崖还在城中,生死不知,万一杀了朱元璋,孙元帅很可能也活不了,不如先搞清楚状况,孙元帅如已死,再杀他不迟。
孙军派出一军官飞马进城交涉,看到孙德崖竟也气哼哼被锁着脖子,郭子兴摆了一桌酒菜和他对坐,正笑吟吟自斟自饮。
得知朱元璋被擒,郭子兴也着了慌。和州之变发生仓促,事前并没有预谋,全是两军一时意气所起冲突,郭子兴顺势拘禁孙德崖,打算出一口恶气后杀害。可朱元璋既是自己得力大将,又是自己女婿,也不得不救,情愿走马换将。
如何换法,两方都不放心对方,最后商定:郭子兴先把徐达送到孙军作为人质,换回朱元璋,朱元璋回城后立即放回孙德崖,孙德崖回军再释放徐达。
如此一来二去,朱元璋已在孙军被囚三天,毒打是免不了,更是几次险遭不测,幸好孙军里还有些熟人把他保护下来,最后终于平安脱险。
不得不说,朱元璋这次冲动了,当时他才加入红巾军两年,年仅27岁,虽已表现出潜质,终究还略显稚嫩,差一点就一命呜呼。但为郭子兴两肋插刀,这种事朱元璋不是第一次干,对郭子兴,他确实是有感情的,虽然郭子兴能力平平,终究提拔、培养了朱元璋,这份恩情非比常人。
然而朱元璋又是复杂的,郭子兴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死得都有点不明不白,后人认为和朱元璋脱不了干系。
元末时局之纷乱难以想象,群雄共逐鹿于天下,元朝势力还在四处出击,即使是红巾军之间,或是和元军之间,彼此的关系也是犬牙交错,往往是今天我投降了你,明天你吞并了我,又或者今天这路红巾军投降了元军,明天那路红巾军又和元军联合攻打另一路。
朱元璋能从尸山血海中最后杀出,成就帝王霸业,绝不是偶然。
有些人的起点很低,但是终点望尘莫及,这是值得我辈反思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