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洪武元年的朱元璋有多强:同时发动北伐与南征,不到一年大获全胜

洪武元年的朱元璋有多强:同时发动北伐与南征,不到一年大获全胜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吴元年)10月21日这天,朱元璋发布了惊人的军事命令,不是一道,而是三道:

十月甲子,上命徐达为征讨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五万,由淮入河北取中原。

...是日又命胡美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 , 率师由江西取闽。

...同日复命杨璟、周德兴、张彬帅武昌、荆州、潭、岳等卫军取广西。

命令很容易理解,朱元璋派出三路大军,同时进行南征与北伐。

中国历史上,对盘踞南方的政权而言,北伐历来是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想要北伐自然可以理解。但从不会有人想到同时在南北两线发动两场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朱元璋不同,他要同时发动北伐与南征,这个计划看起来大胆又疯狂,可说是空前绝后,

别说我等后人来看,就是当时,也有不少人提出异议,觉得老朱可能是头不小心被门夹了,发出这样不清醒的命令:

乃太祖不并力中原而分兵南徼,不急争粤府而先事蛮方,缓急之数,得无出于下策乎?

——应该先取岭南,夯实了南方基地再图北伐。再不济,你集中力量北伐也行啊,两面出击算怎么回事,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

下策!不少人给出差评。

说归说,做归做,朱元璋决定的事,别人无法更改。

结果,这些人最后全部被打脸了。

徐达一路,按照朱元璋筹划的方略,攻下山东后不是直上大都,而是回师攻略河南,然后进踞潼关,最后再进围大都。

明军不到一年就攻取了大都,收复离开丢失400余年的幽云十六州,取得划时代的胜利。

南征比北伐更加顺利,当年十月,杨璟由两湖出兵广西,第二年二月,廖永忠由闽经海道入粤。

同年七月,两广悉数平定,仅仅花了十个月,岭南即告统一。

事实证明,朱元璋确实是他所处时代的最强军事统帅,他在战略层面作出的决策,除了在1362年救援安丰是一大失误外,其余几乎都是一针见血,百发百中。

在旁人看来,南征北伐同时并举,有分散兵力之忌,一路失败就有可能局势不稳,被反攻倒算。

在朱元璋看来,这恰恰是顺应时势变化而采取的最佳方案。

两个方向用兵,更重要的还是北伐,这点朱元璋也很清楚。

元朝此时漕运已被切断,南粮不能北运,各方元将却还在内斗不已,元顺帝的政府事实上已处于半瘫痪状态。

此时正是北伐的良机,一旦让元朝理顺关系,组织起兵力,再要北伐难度就大了许多。

但元朝在大都经营百年,城守坚固,朱元璋也并没有能一战而下的把握,万一在城下失机,则可能陷入旷日靡饷,进退两难的境地,并要面对来援的元军。

正如老朱所担忧的:

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如卿言,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饣鬼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非我利也。

所以,朱元璋否定了常遇春的速胜理论,改为实施自己的伐树战略。

预想中,如此舍近求远,要打更多的仗,消耗更多粮饷,所花时间不会太短。

从这个角度看,南征就很有必要了。

当时南方的情况是,盘踞岭南的大大小小势力不少,却只有福建的陈友定稍具实力,其他军阀,要么实力弱小,要么横征暴敛不得民心,都对明军构不成主要威胁。

只要击败陈友定,平定岭南就没有了多大风险,基本上传檄可定。

——所向无前,粤服先声,畏之如虎,更若一矢加遗,即可传檄而定。

平定南方,能使朱元璋拥有更加稳固的大后方。两广的财富和资源皆在控制,又能为北伐前线提供更充足的漕粮供应,即使战事一时受阻,也有本钱能对峙下去。

这样看来,分兵南北的决策,既能做到不失战机,又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万全之策。

事态的发展证明了朱元璋的战略判断。

比如广东,一省之地内豪强并起。广州被南海的邵宗愚所攻占,东莞割据着王成、陈仲玉;惠州则在王仲刚和元将黄常控制之下;连增城这个小县城,也盘踞着王可成、曹叔安。

随着形势发展,东莞人何真逐渐赶跑了许多小军阀,占据了广州、惠州、循州等地,成为广东最大的军阀。

但何真的统治丝毫谈不上稳固,被击败的邵宗愚虎视眈眈,时时图谋反扑,又有由赣水入据南雄的熊天瑞威胁着广州。

岭海间正是处处骚动,兵烽四起,百姓深受其害。

要他们在面临朱元璋大兵压境时同仇敌忾,联合抗明?西北的蒙古将领在元朝旗帜下可能会,对这些军阀是没可能的事。

攻取八闽的任务交给了征南将军胡美。此人是陈友谅降将,在平灭张士诚的作战中立功甚多,加之他曾攻打过福建,深知其地利险易。

胡美不负所托,渡杉关,下光泽,招降邵武守将李宗茂和建阳守将曹复畴,复强攻建宁得手。另一路,汤和也顺利攻取福州、延平、兴化。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陈友定被执杀,八闽全平,两路人马会师。

这正与朱元璋战前的策略相同。

随后就是下一步了,出兵前也早已指明——

按照既定计划,洪武元年二月,以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将军,率舟师走海路直取广东。

值得注意的是出师前朱元璋的一封诫谕,里面有几个要点。

王者之师, 顺天应人, 所以除暴乱, 解倒悬, 以慰民望。

这是指朱元璋已经称帝,明军是与盘踞广东的割据势力不一样的力量,而是王者之师,主要任务是定乱安民,所以要师出以律,不能再像早期混战时动不动屠城了。

彼闻八闽不守, 湖湘已平, 中心震慑, 无固守之志。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徕之, 必有归款迎降者, 可不劳师旅, 慎勿杀掠, 沮向化之心。如其拒命, 举兵临之, 扼其险要, 绝其声援, 未有不下者。

这几句话,确定了用兵广东的方略,即以招抚为主,兵威为辅。能不打仗就尽量不打仗,战争难免造成破坏,两广已成囊中之物,再搞破坏就是砸自己的家当,得不偿失。

且广东要地,惟在广州,广州既下,则循海州郡可传檄而定,海南海北以次招徕,留兵镇守。

这是从战略角度指明广州对广东的重要意义,取下广州,全粤便不难传檄而定。

仍与杨璟合兵取广西,用兵方略,率用是道,肃靖南服,在此一举。

最后这几句,再一次强调进兵广东与进取广西, 是统一岭南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军事部署上虽然是分兵作战, 但不管杨璟、廖永忠两军进展的速度如何, 最后会师合取则是固定不变的作战方略。

这可以说是平定广东的一封锦囊,从政治到军事都包括在里面了。

为确保万无一失,朱元璋又在二月末命令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副使胡通帅本卫及南雄、韶州等卫军马,由粤北直捣粤西之德庆。

这个举动表明了一个令敌人恐怖的问题:即使已经派出多路兵马同时发动北伐与南征,明朝仍然有足够的实力再暴兵。对对手而言,这不啻是个晴天霹雳,两路已难挡,三路四路则是令人绝望。

廖永忠按照朱元璋的部署,以招抚为主。二月从福州出征,三月进抵潮州向何真招降,何真也是个聪明人,很快便奉表以降,广州、惠州、循州等州郡不战而取。

陆仲亨也进展顺利,四月,两军实现了广州会师,广州既下, 全省便不难大定。

相比广东,广西战事稍有挫折,杨璟和周德兴分别在永州和全州受阻,拖延到洪武元年四月才告拿下永州。廖永忠此时已拿下广东,于是率军从粤西突进,梧州、藤州的元朝守将先后归降。朱亮祖率兵追击撤退的元朝吏部尚书普颜贴木儿,在郁林将他斩杀。

六月,明军在靖江会师,经过激战后攻下靖江城。与此同时,廖永忠也拿下南宁,七月拿下象州。

至此,两广悉数平定。

回看朱元璋统一岭南之战的方略,可谓是高屋建瓴。虽然老朱没有亲征,战争进程却尽在他掌握,明军将领按照朱元璋的面授机宜,没有遇到太顽强的抵抗就顺利平定两广全境。

和平统一岭南,又为明朝提供了稳定而未经破坏的大后方。徐达虽然不久后就拿下大都,但真正的元军主力还在西北方向,那里还有王保保、李思齐等悍将,此后徐达转而挥兵西北,与元军恶战了一年才看看平定,中间还吃过几次败仗。

这时,岭南的战略意义就显示出来。朱元璋的兵力和资源更加富余,此后北伐中原和西平川蜀的胜利,都和岭南的统一密切相关。

正如谷应泰所评论:

况乎南方既定, 兵力有余, 海王坐收, 军资尤盛。因而还师转战, 扫灭上游。所谓事形已济, 迎刃而解也。

许多人有疑惑,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凭什么能一统天下,从军事上来说,这次同时发动的南征与北伐,已说明了问题。因此,伟人将老朱列为仅次于李世民之后第二能打的皇帝,不是没有道理的——“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换个角度看,李世民出身于关陇世家,根基深厚。朱元璋则是真正的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取天下的难度还要比李世民更大一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岭南,战略,北伐,广州,朱元璋,大将军,南方,大都,军阀,观点评论,岭南,朱元璋,广东,杨璟,廖永忠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岭南,战略,北伐,广州,朱元璋,大将军,南方,大都,军阀,观点评论,岭南,朱元璋,广东,杨璟,廖永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岭南,战略,北伐,广州,朱元璋,大将军,南方,大都,军阀,观点评论,岭南,朱元璋,广东,杨璟,廖永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