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力如此强大,为何却曾向突厥割地、称臣、纳贡长达12年?
突厥是中国古代的民族。先世源出于丁零、铁勒。南北朝时铁勒原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后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达山),突厥人也在此安家,屡屡进犯中原。李渊的确曾经向突厥称臣,而且这个主意极有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出的,所以史书中对此事颇为忌讳,所以我们难以在正史中找到确凿的证据。
唐朝在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曾经向突厥称臣。此后,李渊对突厥的始毕可汗“卑词厚礼”,同时还改旗易帜,“杂用绛白”。这里解释一下,之所以用白旗,是因为突厥的旗帜为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示突厥”。后来,李渊即位后,先后向突厥进献了不少财物。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而登基,同年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率兵20万直逼长安,长安城内人心大乱,朝野震惊。唐太宗深知自己刚刚夺取政权,立足未稳,便采用了缓兵之计,向突厥进献大量的金帛财物,并结盟表示臣服,突厥这才撤兵。史称“”渭水之盟”。
可以说当时李世民签订条约这个举动也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它并不是长久的只是一个缓兵之计而已。
在两个国家联盟之后李世民一直隐忍突厥,一边向突厥进贡,一边则是加强训练自己的士兵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
终于唐朝在李世民的带领下逐渐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