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词人,被称为“词坛飞将”的他不仅是诗人还是南宋卓越的军事家,他和苏轼并称为“苏辛”。在才华方面辛弃疾丝毫不输给李白,在英勇武力方面也是可以和岳飞想匹敌!辛弃疾的传奇人生让每一个人叹服。
说起辛弃疾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命运多舛的爱国诗人。虽然辛弃疾的爷爷是给金国效力的大官,但是他还是一直教诲辛弃疾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你是南宋人你一定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所在。所以对于幼小的辛弃疾来说,南宋是他永远的家,而爱国的种子从先就开始在心底发芽成长起来。
14岁的辛弃疾他就以“进京赶考”这样的接口逃离了金国,开始对山川地形的探索,就是为了日后的战争做准备。而14岁的年纪许多人都是一心想着考取功名,成为一个当官的人可以衣食无忧荣华富贵。蛰居三年的时间,在辛弃疾17岁的时候他遍用手亲自绘制了金国的地形图,这样的深谋远虑可是没有几个人可以比得上。他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的。
要说辛弃疾的英勇我们来看这首诗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意思是我什么也不带赤手空拳的带领着50个骑兵去往敌军的5万阵营,犹如狡兔三窟,把这个叛徒抓住了。在行走了一天一夜也不休息不吃一口饭的时候,把他带回到了皇帝面前,皇帝见了也是非常的感慨,称赞他是个人物。
骁勇善战的辛弃疾在日后作为义军的领袖人物,奉朝廷的命令返回。结果他走后没几天的时间,他的手下里面出来了一个内奸张安国,这个人可是胆小怕事却又心狠手辣。在辛弃疾返回朝廷的时候杀死了义军的带头人,转头就投奔了敌军金人,在金国不仅加官进爵,过上了衣食无忧吃酒喝肉的糜烂生活。当在京城的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可谓是火冒三丈,自己的手下竟然会出现叛徒,这可是不可饶恕的事情,于是飞速的赶回部队。
回来之后一刻也不停止,带领着精心挑选的50名勇士骑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闯入了金军5万人的阵地,把这个叛徒五花大绑了,随后毫发无损地回到了自己的领地,把叛徒直接带回了朝廷交到了皇帝手里。也正是这一件事,让当时只有22岁的辛弃疾一战成名,成为了当时南宋军人心中的战神。从此之后他的仕途生涯在皇帝的赏识中开始了!
辛弃疾能文会武,在文化诗词上的造诣也是非常高深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煽情文艺的词约束出自辛弃疾的笔下。
仅仅读上一遍都可以感觉到的那种凄凉孤独的感受。也许辛弃疾要寻找的那个人,也只有在自己的诗里寻觅了!试问谁能理解命运坎坷的辛弃疾呢?那时候的辛弃疾沿着热闹非凡的西湖边走着,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望着这些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一片祥和的场景欺骗了所有人,只有我看破了这一切,颇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在里面。我在千百个人群里寻找着一个人,猛然间回过头来,才返现在灯火阑珊出根本没有一个人,有的只是在灯光下我自己的影子。
辛弃疾目睹了马革裹尸的战乱场景,他窥见了一国之君的落败求饶,他空有一身才华却依旧抵不过金军的破门而入,这种凄苦的场景也只有经历了国破人亡的人才有这种感悟。李清照笔下的诗是女词人独有的绵柔,辛弃疾笔下的诗是军人独有的坚毅孤独,他诗词风格豪迈但是又有着细腻之处。
本欲沙场秋点兵,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我想驰骋在战场上指挥着战士们奋勇作战,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辛弃疾的诗总是能激发男人的那种斗志昂扬,热血澎湃,他的诗可以让男儿落泪。我想说这一句诗的那种铿锵有力越久只有岳飞的《满江红》可以与之一战,这样掷地有声的讨伐之声就连杜甫也得甘拜下风!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前半生用剑平天下,后半生有笔看人生。他真正的做到了“将军本色是诗人”,他的词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300年动荡的局势出来一个辛弃疾!
对于辛弃疾,你如何评价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