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达定妃为朱元璋生下第八子朱梓,在此之前,达定妃还为朱元璋生了第七子朱榑。朱榑这个人以军功自傲,建文帝即位后决定削藩,朱榑被废为庶人,与周王朱橚一同禁锢于南京。
后来朱棣率军进入南京,将朱榑和朱橚放出来,并恢复爵位。但后来朱榑因为数次行为不轨,最终被朱棣废为庶人,幽禁至死。那么作为朱榑的同母弟,朱梓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洪武十八年,16岁的朱梓就藩长沙府。他自小机敏好学,善文章,就藩之后,常常召集府中儒臣宴饮,吟诗作赋。按理来说,以朱梓的性格爱好,他应该是相当安全的,今后不管谁继承皇位,他都不会成为威胁。
然而,朱梓却没能等到谁来继承皇位,他自己就先把自己解决了。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要召朱梓进京朝见,结果朱梓因此吓得自焚而亡。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听到自己父亲要召见自己,就会吓得自焚而亡?
本以为胡惟庸一案,在他死后也就跟着了结了,但谁知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开国功臣李善长遭到家奴告发,说他当年与胡惟庸有往来。另外,还有其他大臣的家奴也站出来告发自家主子。朱元璋知道后龙颜大怒,决心要肃清逆党。结果就是这次清算,牵连者甚广,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
在这些遭受牵连且被诛杀的人中,就有一个叫于琥的,他是都督于显的儿子,于显又是潭王妃的父亲。换句话说,于琥是潭王朱梓的舅哥。正因如此,于琥被杀之后,朱梓就整日战战兢兢,生怕会受到牵连。
不久,果然朱元璋派人到长沙府,要召潭王入宫。朱梓这可吓坏了,他不敢进宫,竟然带着自己的王妃一同自焚而死。朱梓死时年仅21岁,还没有儿子,所以后来封国被除。
而他最信任的只有自己儿子,因此才会将他们分封为藩王,派他们去镇守江山各地。像秦王和晋王如此残暴,朱元璋虽然对他们极度失望,却也没想过要伤害自己儿子。秦王朱樉因为残害宫人被毒死,朱元璋尽管表面说他是咎由自取,却也还是十分伤心。
所以,朱梓毕竟是他亲儿子,假如真的牵连到胡惟庸案,他肯定会让人彻查清楚。退一万步说,就算真的牵扯进去了,朱元璋肯定也舍不得要了朱梓的命。当时他派人去召朱梓进京,此人到了也是先安慰了朱梓,这就说明,朱元璋在暗示儿子,胡惟庸一案不会牵连到他。因此,站在朱梓的角度,他也不至于吓得要自焚。
还有一点,实际上朱梓和胡惟庸,的确是扯不上关系。他的岳父于显在洪武二十年就去世了,舅哥于琥会被列为胡党,是遭到一个叫封绩的人报复。此人与胡惟庸有仇,当初胡惟庸将其交给于琥,想要给他扣上与北元勾结的罪名。也就是说,封绩是在为自己报仇,这件事与朱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据《罪惟录》记载,朱梓这个人表面好文学,喜欢和儒臣吟诗作赋,但私底下极为放荡。他在就藩之前,就与宫中宫女暧昧不清,就藩之后,还会趁进京朝见之际,与宫中旧情人私会。
一开始,朱梓每次进京都会住一段时间才回去,朱元璋还以为他是舍不得父母才会这样,也因此对他更加宠爱。或许,如今朱元璋在调查胡惟庸一案的事情时,意外得知了朱梓所作所为,他会不会因此想处置朱梓?
而对于朱梓来说,即便是这样,朱元璋最多也就是惩治一下他,不至于会痛下杀手。只能说如果不是因为胡惟庸案,也不是与他淫乱后宫有关的话,那么朱梓身上一定还背负着其他更难以启齿的阴谋或丑闻。
朱梓去世后,朱元璋并没有给他赐谥号,史料中将此归咎于胡惟庸一案。但前面我们已经粗略分析过,应该并非这个原因。当然,到底朱梓背后还有什么隐情,我们永远都不得而知了,朱元璋也不可能在儿子已经自尽的情况下,还将他的丑闻公之于众。
就这样,朱梓成为明朝唯一的潭王。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罪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