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皇家无情。这种冷漠不仅针对功高盖主的臣子,也面向血缘亲人。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确立了十分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下了“贞观之治”,将唐朝带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李世民是李渊的嫡次子,曾为建立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李世民的父亲,他退位时究竟留下了怎样的言论呢?
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世民的能力十分出众,压过了李渊的其他儿子,其中包括长子——李建成。
但唐朝建立后,李渊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立嫡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李世民只是被封为秦王。
但是因为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出众,并且一直在带兵打仗,所以国家的兵权几乎都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一直和李渊在并肩作战,所以李渊对这个儿子十分欣赏,这给未来的天子李建成很大的压力。
于是李建成买通了一些后妃,天天给李渊吹耳旁风说李世民嚣张跋扈。
这些耳旁风看似没有起到作用,李渊对李世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爱。但是帝王心难测,其实李渊心里有了一些隔阂。
但是国家初立,四方未定,眼下可以信任的、有能力的将领都在李世民手下,所以李渊并未疏远李世民。就这样每次有敌情,李渊都会派李世民前去,但是胜利后李渊心中的猜疑越发的重了。
李世民也隐隐感觉到了李渊的猜疑,为求自保,于是提出想要离开京城去洛阳。
没想到太子李建成害怕他去了洛阳拥兵自重,想假借邀请李世民喝酒,来下毒害他。齐王李元吉也曾污蔑李世民谋反,求李渊下旨杀掉李世民。
李渊最后还是念及李世民是自己的亲儿子,又为唐朝立下的功劳,没有下手杀他。但是皇帝的猜疑、兄弟的暗害让李世民的秦王府上上下下,人人自危。
谋士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都劝说李世民尽早决定杀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但是李世民很犹豫,总觉得太子和齐王毕竟是自己的兄弟。但是这两人已经和他结仇,且已经开始下手害自己了。李世民还在犹豫,但是在另外一边却丝毫没有犹豫。李渊默认太子诬陷李世民身边的拥护者,这些谋士已经被冠上各种理由调离了京城,只剩下长孙无忌。
看到快变成光杆司令的自己,李世民最终下定了要杀太子齐王的决心。自古皇家无情,如果没有自保之力,极有可能最后会被太子当做异己铲除。
于是李世民告诉李渊,太子和齐王欲杀掉自己。李渊见此便召两个儿子前来问清楚前因后果,准备给他们兄弟调解矛盾。李世民便借此机会,在他们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埋伏,射杀了二人。
李渊见自己的两个儿子就这么没了,很是伤心,也没有心情当这个皇帝了。于是便退了位,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
李渊内心知道太子和齐王对李世民的杀意,但是自己不曾允许他们下手。李世民却利用自己召集太子和齐王,连通知他都没有,直接杀掉了二人。这样的措手不及,让李渊内心对李世民有些怨怼。
当了皇帝的李世民为了固权,杀掉了李渊所有的儿子。这让李渊心里的怨气在当了太上皇多年都没消失。
直至临终前,李渊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意思是你杀了我所有的儿子,早晚有一天,你的子孙也会这样对你。
李世民并没有将李渊的临终遗言放在心上,在他的嫡子李承乾出生后,便立为了太子,各种培养,不让他玩耍。更是早早便要让他体会民间艰辛,不给穿漂亮衣服,不给吃好吃的。
这让身为太子的李承乾觉得自己活得太苦,但好在有做一代贤王的信念支撑着他。可惜的是,16年后李世民好似忘记了这些往事,十分宠爱嫡次子魏王李泰。
这让太子李承乾觉得十分不安,害怕自己最终和大伯李建成的下场一样。而魏王李泰也被宠出了野心,觉得李世民有意让他做第二个自己。就这样兄弟二人也相互仇视。
其实李承乾、李泰与李建成、李世民并不一样。李承乾是李世民花大心思培养出来的明君料子,而且早早就放权让李承乾接手了,就能力来说李泰是比不过李承乾的。
更何况李承乾继承皇位那是名正言顺。李承乾生性宽厚,虽然担心李泰于自己不利,但并没有对李泰包藏祸心。而李建成能力比不上李世民,虽为太子但心胸狭窄,更是对李世民起了杀心。
李世民给李承乾从小的培养是明君之道,但是没有教给他勾心斗角。或许李世民认为在自己的镇压下,李承乾不需要学会这些阴暗的东西,有自己为他铺路,他只要安心地做贤明太子等着继位就好。
因为这一念之差,让李承乾不懂心机谋略。又因为从小的教育太过严格,使得李承乾十分患得患失,觉得李世民不喜欢他。
就这样,李承乾看着李世民宠爱李泰,终于被逼的失去理智谋反,被李世民镇压后失去了太子之位。
李泰见此,为表心意,竟然跑到到李世民面前说出杀掉所有的儿子传位给弟弟这种话。李世民对李泰的狠辣感到震惊,随后想起了李渊去世前的那番话。
为了避免诅咒成真,他将李承乾和李泰一起流放远地,传位给了小儿子李治。可惜的是这千挑万选的太子李治也不是善良之辈,只是演技比较好。
不同于李泰,李治并没有让李世民看到他的狠辣。在登基后,李世民在世儿子几乎全部被他害死,以巩固自己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