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中的智能系统是新技术的代表,是适应时代的产物。当建筑成为一个整体时,智能系统将有序、科学地分布在建筑的应用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以下文章与边肖编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相关。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论文1
浅谈建筑智能化设计
摘要:智能建筑中的智能系统是新技术的代表,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当建筑成为一个整体时,智能系统将有序、科学地分布在建筑的应用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智能系统在智能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求科学管理,综合研究,有效安排,合理利用。以达到最佳效果,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本文将全面阐述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理念,以及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系统;设计
一、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原则
(1)先进性。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随着信息和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在系统设计中应分析智能系统的发展,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完善智能建筑的功能。
(2)可靠性。在智能系统的设计中,应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智能系统的子系统相互隔离,以保证在某些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其他子系统或环节的正常运行不会受到影响,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标准化。随着智能系统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系统设计标准相继制定。在系统设计中,应严格遵循系统标准,以方便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4)实用性。智能系统的设计应能充分实现接收有线电视、图像、监控设备、多媒体通信、安全、语音和数据的功能,以确保在提高用户信息交流和娱乐的同时,提高用户环境的安全性。
(5)经济。智能系统包含许多子系统,而子系统又包含多种组件和设备。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质量保证,又要尽量节约投资成本。
(6)扩展性。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智能系统的设计内容将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和限制。因此,在设计智能系统时,要考虑设计内容的扩展性,以保证智能建筑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下能够更新和扩展。
二、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
(1)供电系统设计
智能系统的子系统通常需要单独供电,因此需要重视供电系统的设计。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会使用UPS进行集中供电,UPS室的电源插座也需要集中供电,而电源进线满足一定的容量要求。对于不是由不间断电源供电的工作站,也应使用单独的电路供电,以避免电路混合危及系统运行。比如安防系统要使用单独的电路进行集中供电,这样才能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和消防联动系统正常工作。
(2)接地系统的设计
建筑物的智能接地将直接影响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信息传输的质量。在设计建筑接地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和智能系统的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以确保其能在应用现场提供一个响应式接地终端。需要安装静电接地系统、辅助等电位铜排、防雷接地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系统、工作接地系统、DC接地系统等
1.常见的接地方式,应用时应注意:由于计算机等设备的耐雷水平不高,且其系统中含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容易造成抗高频干扰能力差,因此很可能受到其他系统的干扰,所以计算的DC电源应单独接地;当采用公共接地方式时,其接地电阻可能大于1,因此所有有特殊要求的智能子系统应单独接地。
2.单独接地模式。当采用统一接地时,主要采用自然接地体。如果不再使用人工接地体,应符合以下条件:接地电阻应在1以下,即小于规定值;基础内部的钢筋应相互连接,形成电气通路和闭合回路,闭合回路应与地面保持0.7m以上的距离;基础表面无保温防水层。由于具有施工简便、接地可靠、节约成本等优点。单一接地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建筑接地系统的设计中。
(3)智能管理室和智能竖井
通常,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数据通信线路有必要的长度和性能要求。在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中,计算机系统的水平线一般采用铜双绞线,铜双绞线会影响网络传输的带宽。因此,根据布线标准和规范,网络交换机和计算机之间使用的铜双绞线长度应在100m以内。根据管道的曲率和竖向条件,智能管理室到建筑物边缘的距离应在60m以内;在网络管理室内,应放置相应的网络机柜,其周围应留有合理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其平面面积应在5 ~ 10 m2之间。
(4)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一般语音电缆或水平子系统数据电缆应采用带宽为100M的D类系统和5e类UTP电缆,以满足大量用户的扩展需求。水平电缆的总长度应在100m以内,其中水平布线电缆的最佳长度为90m,电信机房配线架上跳线和布线软线的长度应不小于5m。对于情况不明的公共空间,电缆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C=(102-H)/1.2 W=C-5
其中h代表水平电缆的长度;c代表电信之间的设备电缆、工作区电缆和跳线的总长度;w代表工区电缆的最大长度,其值应在22m以下;d表示设备电缆和电信之间跳线的总长度。
三,当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1)国产系统集成产品
目前占据国内智能建筑市场的产品仍然属于几家国外公司,如美国的江森自控、IBM、朗讯科技、霍尼韦尔。国内的系统集成产品没有主动性,导致智能建筑很难完全真正适应中国国情。
(2)技术障碍
整个智能建筑领域还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如网络带宽的限制:数据传输的快速增加和多媒体的使用需要广阔的通信空间;使用天线局域网时,需要重新分配宝贵的音频规律。随着ATM和帧中继等新网络技术的出现,通信空间的问题可以得到部分解决。然而,由于缺乏全面完整的数据模型,楼宇自动化与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仍然无法有效进行。此外,数据安全与无缝语音和数据通信之间仍然存在矛盾。许多组织非常关注其内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保护其计算机和语音系统免受非法访问。但是如果一个建筑被隔离保护,就会导致无法使用更先进的通讯工具。
(三)人才匮乏
从事智能建筑的人才包括设计专业人员、安防产品技术支持工程师、布线及安防产品开发高级工程师、销售工程师(负责安防及综合布线产品的区域市场销售)、防盗报警、监控产品、大屏幕开发高级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主要负责楼宇自动化系统软件开发),最稀缺的人才是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人才。需要懂电子、通信、建筑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智能建筑项目而言,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是两个方面。但是既懂工程设计又懂施工方案的人很少。如何与设计施工衔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智能建筑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人才培养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只有强调理论与实践、设计与技术、施工与产品的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智能建筑人才。
四。结束语
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智能化系统是一种科技水平高、施工难度大的高科技建筑。无论如何规划或管理智能系统,都需要进行优化控制,以实现智能建筑的优化设计。智能建筑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智能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智能系统的综合分析和管理,总结智能系统建设中的经验和问题,不断提高智能系统建设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资料:
[1]翟,浅谈智能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消费导报,2009年第10期。
[2]金宏峰,智能系统管理与维护的一点体会,《艺术与科技》,2007年第03期
[3]邵胜华,智能建筑智能安装项目管理探究[J]理论研究,2010(7)
下一页,分享关于更好的人工智能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