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清平乐》,宋仁宗大概不会上热搜。比起宋徽宗,仁宗的知名度确实不高。最近在追剧之余,我读了些资料,不禁心疼起宋仁宗,觉得他真惨。
01、人人都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与宋仁宗有关的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仁宗的生母,本是一位侍女,结果孩子被当朝妃子刘氏据为己有。刘氏虽是宋真宗的真爱,可惜久不能孕。在一次真宗宠幸过侍女李氏后,刘氏便心生妙计,对外宣称这孩子是自己的。
真宗不仅知道事情的真相,还帮着刘氏一起隐瞒。起初仁宗对此并不知情,后来有人拿生母一事挑拨他与刘氏的关系,暗指刘氏心狠手辣,未能善待李氏,宋仁宗这才决计调查。
当他打开生母李氏的棺材,发现母亲的尸体并非如外界所说,遭遇虐待,而是得到了厚葬,且尸体用水银进行美丽,仍旧完好无损。看着眼前的一切,仁宗对刘氏充满感激,也对外界的谣言感到愤懑。
尽管仁宗知道实情,但坊间的传闻已经四起,恐怕他的身世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身为君王,明明有值得引以为傲的政绩,结果反而是这点儿家事更为出名,怎一个“惨”字了得。
02、一波N折的婚姻生活
宋仁宗虽然贵为皇帝,却不能做自己婚姻的主。母亲刘氏在世时,听母亲的。刘氏去世后,又要听大臣的。总之,他忍痛割了很多爱。
起初,仁宗相中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富商王蒙正的女儿王氏,但刘太后认为,王氏太妖艳,所谓“红颜祸水”,不妥不妥,便将王氏许配给他人做妻,生生断了仁宗的念想。
另一个是张美将军的曾孙女张氏,刘太后仍然不满,理由是张氏家门显赫,从富贵人家出来的姑娘,万一将来心眼儿多了,想要企图干政可就麻烦了。
刘太后思来想去,决定替仁宗做主,将寒门郭氏嫁与他。郭氏身份卑微也就罢了,性格还很糟糕,泼辣又霸道。仁宗一直忍着,直到太后去世,才在宰相吕夷简的怂恿下,将郭氏废掉。
以前有太后约束着,仁宗不敢放纵。现在没了约束,他就像得到自由的笼中鸟,由着性子开始宠爱两个宫人,尚氏和杨氏。这一放纵不要紧,有些停不下来了。群臣见状,忙从中干预,给皇帝诸多劝谏。仁宗束手无措,只好顺从众意,将两个宫人送出了宫。
自从郭氏被废后,皇后一直空缺。仁宗原本看上了寿州茶商的女儿陈氏,结果群臣觉得陈氏出身卑微,不可。仁宗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了曹彬的孙女曹氏,这回大臣们都表示OK。
但问题是仁宗对曹氏好感不强,平日里也不很亲密。王德用深知圣心,于是给陛下进献了两名绝色女子,仁宗很满意。可惜此事很快就被谏官王素听闻,王素向仁宗求证此事,经证实后,便劝圣上不可与之过分亲近,还是要保持距离为好。仁宗听罢,当即命人将两位美人送走。
就在仁宗以为此生与真爱无缘时,爱之神让他和进士张尧封之女张氏相遇。张氏善解人意,深得仁宗宠爱。他甚至想废曹氏,立张姑娘为后。对于此举,群臣自然不允。理由是废后一事,岂能当儿戏。
立后不成,仁宗只好将她封为贵妃。张氏过世后,他才将她追册为温成皇后,以皇后之礼安葬。这就是仁宗被限制的一生。对于家人和群臣的意见,他不会置之不理,而是听之任之到令人觉得少有主见,委曲求全的地步。
仁宗心里委屈吗?我想这毋庸置疑。但和平的氛围,需要有所牺牲。他内心温柔,情愿做这个牺牲者。
03、名副其实的人才收割机
史上极负盛名的才子团体“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现在仁宗执政时期。实际上,仁宗算得上名副其实的人才收割机,如果开出一张被后世认可的才子名单,这张纸真得够长才行。
为什么宋仁宗能聚起这么多人才?首先一点是,他自身的人品值得信赖。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有一次仁宗吃饭时,吃到饭里有砂石。如果换做别的皇帝,可能会大发雷霆。而仁宗没有,不仅没有龙颜大怒,还提醒身边人不要对外提及此事。因为他知道,按照规则,饭里有砂石,厨师必掉头。
还有一次仁宗在花园里散步,不停回头看,随行众人不解其意。直到回到宫里,他才说自己口渴难耐。被问及为何在外面不说时,他说自己没看见掌管茶水的宫人。如果强行发问,宫人必会被责难,所以还是忍忍吧。
可见不愿给任何人添麻烦,是宋仁宗的作风。这样的君主,心怀仁义,不忍旁人因自己受伤,宁愿将苦恼独自品尝。和仁宗一起共事,不必觉得提心吊胆,只需尽力做好分内事即可。如此做起事情,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不致畏首畏尾,从而提高效率。
除了心存仁爱,宋仁宗还有一颗纳谏之心。有一次,他想任命黄丈张尧佐为宣徽史,包拯不同意。在陈述理由时,包拯竟将唾沫飞溅到仁宗脸上。后者并未治其罪,反而觉得有道理而停止任命。
如果仁宗没有容许觐见的雅量,自然也就不会涌现若干才子。既是才子,就需要有让他们的才华,得以发展的空间。他并非专制之人,一人说了不算,该是谁的责任,就由谁负责,皇帝也不能干预司法。
谏官王贽就曾提醒仁宗,如果君主也扮演法官的角色,还要法官做什么呢。仁宗听后,认可了王贽的意见。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仁宗有节制,不贪恋,将更多权力给予该承担的人,各司其职。这样一来,有效促进了官员们做事的积极性,工作空间变得开阔且自由。
再有一点,科举制度的完备。在仁宗时期,正是全面推行科举的时刻,一时间人才涌现。仁宗给予这些才子极大的创作空间,让他们的思维不受束缚,从而创造力愈发丰富。一旦才子的思绪灵活起来,有胆量向皇帝进言时,皇帝和臣子,势必有一方处于弱势。
每每这时,宋仁宗都是弱方,他不会跟臣子争一时口舌长短,而是谁对听谁的,谁的做法对国家有益就听谁的。基于此,宋仁宗会选择妥协。
结尾:
尽管宋仁宗算不上豪迈的君王,存在感不强,但从细节处看,他有自己的优势。他有容臣的雅量,对钱色有节制,待人之心宽厚、仁爱,能忍君主所不能忍,懂得妥协。
当然他亦有过错,但总得来说应算合格。只可惜仁宗太低调,除了“狸猫换太子”,似乎没有多少事情传为佳话。如此想来,确实太惨!
#我要上头条#
#心晴计划#
#清平乐#
推荐书目:
吴钩——《宋仁宗:共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