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宋,那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经济最繁荣、文化最灿烂、科技最发达、百姓子民活得最惬意的封建王朝。同时,北宋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力量最为薄弱的封建王朝。
北宋之所以思想最开放、经济最繁荣、文化最灿烂、百姓子民活得最惬意,在于北宋王朝的统治者最亲民,最具有平民思想。北宋之所以军事最薄弱,源自于赵氏江山社稷来源的不光明正大性。
北宋脱胎于五代十国的后期。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期,突出表现在军事强人篡位自立。后梁朱温篡的是唐哀宗李柷的位;后唐李存瑁篡的是后梁朱友贞的位、后晋石敬瑭篡的是后唐其大舅哥李从珂的位,后汉刘知远篡的是后晋石重贵的位;后周郭威篡的是后汉刘承祐的位,而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篡的是后周恭帝柴宗训的位。
因为赵匡胤江山社稷来得不光明正大,故此非常忌惮武将做大做强,怕武将也和他一样在需要的时候“黄袍加身”,篡了赵氏江山的皇位;所以,整个北宋,采取的是重文轻武的国策,军人的地位很低,以致北宋成了中国封建时期军事力量最为薄弱的王朝。
但是,北宋这个封建王朝却是当时世界上文化最灿烂、经济最繁荣、社会最富庶、科技最发达的一个朝廷,深受全球所敬仰。那个年代,老百姓活得那叫个舒心惬意。即使是武大郎那样的半残疾人,也租赁得起小二楼,开得起店,娶得上貌美如花的潘金莲。诸如苏轼、欧阳修、范仲淹、柳永、辛弃疾等等,更是大师如云,堪称诗词的海洋。假如不是摊上了一个宋徽宗;假如不是采取了一个唇亡齿寒、引狼入室的蠢策,或许,今天的中国仍然是赵氏王朝。
当时,和北宋并驾齐驱的是契丹人建立的北方大国契丹。后晋时,石敬瑭为了让契丹人帮助他打后唐李从珂,将幽燕十六州疆域割让给了契丹。后周柴荣的时候,将幽燕十六州部分国土关南之地夺了回来。北宋成立后,契丹一直认为关南之地乃他们国家故土,一定要抢夺回去;而北宋认为整个幽燕十六州都是中原故土,念念不忘,也矢志不移地要收复回来。
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北宋就谋划着要收回幽燕十六州。太宗赵光义为此和契丹打了几仗,可惜未能收回幽燕十六州之疆域。到了宋徽宗赵佶的时候,在契丹人马植、枢密使童贯的运作下,搞了个“联金灭辽”策略,要联合兴起在东北由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灭了夹在金国和北宋之间的辽国,北宋收回幽燕十六州,金国人占领辽国。就是这个蠢得不能再蠢的策略和行动,让整个封建历史上最鲜活的北宋王朝最憋屈地灭亡了。
假如,北宋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或自己夺回幽燕十六州,或联合金国灭了辽国夺回幽燕十六州,都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北宋的军事力量太弱。灭了辽国后,北宋根本没把握制约得了金国。如此险恶的事情,北宋的徽宗皇帝就敢干,可见是昏了头。其实,就辽国和北宋而言,两个国家在领土上有争执,但总体上来讲,关系还不错;特别是澶渊之盟后,两个国家友好往来,和平了一百多年,基本态势已经固定下来了。这个情况下,最应该做的是发展经济、强大国防,确保朝廷的长治久安。
这个时候,金国崛起了,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屡屡得胜,处于强势地位。这种情况下,北宋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契丹,遏制金国的崛起,将辽国作为最广阔的缓冲地带,而不是为了幽燕故地联合金国灭了辽国,以至于直接和虎狼一般的金国为邻。稍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弱邻远比一个强邻安全,弱邻即使对你不满,也威胁不了你,而强邻就不一样了,只要他高兴,随时会欺负你。果然,辽国被灭后,金国找理由侵入了北宋,攻占了开封,将太上皇徽宗赵佶、钦宗赵桓掠至金国,北宋因此灭亡。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北宋犯了一系列的错误,最突出表现在不遵守宋金之间制定的盟约,让金国找到了侵略北宋的借口。其次就是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比如不在一开始就坚决地抵抗金国的入侵。假如在金国第一次入侵中原的时候,就在黄河边布下重兵,将金国东路军聚歼于黄河中;或是金国在退军的时候,一路追击,打疼打残金国,也可避免后来的亡国。
俱往矣,现在说起来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惟愿能以史为鉴,致力于武装力量的建设,能在任何情况下战胜任何胆敢窃视我国领土的强敌。
我想,这才应该是读史中最需要借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