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古人如何救助弱势群体?从唐朝入手,看看古政府是如何处理的?

古人如何救助弱势群体?从唐朝入手,看看古政府是如何处理的?

弱势群体作为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任何阶段,也不论是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和国家,一般来说,只要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社会,而在社会中最不会缺少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强弱关系的对立,可以说只要有社会存在,这就是不可避免的。

从有人类生存的迹象开始表征出来以来,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这种强弱关系的存在并且也开始想方设法的解决这种不容易解决的强弱对立关系。因此,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历程中的矛盾所在,古代社会中人类强弱关系的对立自然就成为了历代统治者们费尽心机想要解决的问题。

据历史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社会中就已经发展出了关于古代弱势群体如何生存的相关制度,之后历代社会中都将古代社会强弱关系的对立作为使得一个国家国泰民安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西周时期的弱势群体生存制度最初开始建立。

汉朝时期中国古代善待弱势群体相关保障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得到发展之后,这些保障弱势群体的制度也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之后的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之后,这些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无论是哪些层面的发展都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关于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发展也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为辅助和强制性的保证。

就此来说,法律制度也是针对人类社会中的人类强弱关系的对立的发展制定和发展的,然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时期,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独立且笼统的概念,其概念、种类以及特征都是相当不同的,这些都是同中国古代社会每个阶段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一、中国古代关于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思想渊源

1.弱势群体的概念和范围

照现在社会学界的定义,弱势群体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弱势群体和社会性的弱势群体,在古代这两种人群也被称为人伦缺失群体和经济匮乏群体,即有身体缺陷或者身体有病痛的人群和经济上不能满足日常需求的人群,然而在中国古代,这些弱势群体中还包括社会等级低下的奴隶等人。

这些人包括未成年人,即没有监护人抚养的孤儿或者单亲家庭的儿童;妇女,尤其是孕妇和一些没有人和没有自保能力的人;老人,即无人赡养的老人;残疾人和在一写特定情况下的少数人群。

2.弱势群体管理和保障制度的思想渊源

西周时期,甚至是在更早之前的殷商时代就已经有礼的宗教化,而这样的思想带来的是人们的行为几乎完全依靠"外在的神",他们在做出行动的时候首先会知道这些行为是受到上天指示的,而中国古代的人们无论如何是相信神灵的。

之后人们的忧患意识开始觉醒,这些忧患意识最终表现为人们开始将注意的焦点逐渐转移到自己身上,人对于自己的自信和审视,使得人们开始对自身的责任感有了新的自我感知,"敬"的观念表现为"敬德"、"明德"、"慎罚",这些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善待弱势群体的思想源泉。

之后"百家争鸣"开始之后,各种思想在一起的碰撞使得关于人的行为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中所需要注意的焦点,春秋时期人文思想的发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礼"。

而儒家思想更是将"礼"的思想从一个服务于君主的统治阶级的思想转化为全社会的人都需要遵循的"仁",在这之中,尤其是以孔子开辟的新的人文思想。孔子开创出的新的"仁"的思想,正是注重从人的内部进行的,这也是为何人的德行会因此逐渐提升,人们会越来越注重对于弱小的扶持,这也是中国古代善待弱势群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古代弱势群体管理与保障机制在唐朝的发展

1.唐朝关于中国古代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内容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社会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鼎盛的发展,尤其是在这一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以其慈悲观和独有的因果报应说,迎合了那个时代人们的需求。也正是在这个时代,唐朝社会中的法律体系也开始建立并且逐渐得以成熟和发展起来。唐代对于弱势群体的对待分为恤刑和一般救助两个部分。

恤刑的部分首先是对于人群的范围做了严格的界定与区分,弱势群体包括老人、妇女、幼儿和患有残疾、绝症、笃疾等,而不同于别的朝代,唐朝还将精神病人也列入了弱势群体的范畴。故而恤刑的意思就是指这些人在犯罪之后社会会给予他们额外的"优待",或是减轻和免除刑事处罚,或者是刑法宽免,这些主要表现为赎、减、免三种不同的程度。

对于妇女尤其是怀孕的妇女来说,即使是犯有刑罚也会有轻于男人的处罚,但是女性犯罪应处于徒流刑时,可以改为较轻的处罚或者是由于连带的刑罚跟着家人和丈夫流配的,应该实行流放,犯有死刑的可以暂缓执行死刑。

此外,唐朝对于这些弱势群体还有减免赋税徭役的规定,这些内容也包括在一般救助中。而唐代法律中对于鳏寡孤独和患有疾病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实物救济、减免赋税、侍养收容制度,这些内容在唐朝也沿袭了以往朝代中的制度和政策。

唐玄宗时期在实物救助方面给予了弱势群体足够的吃穿方面的赏赐,以保证他们在生活上的满足。更多的唐朝在对待灾民上与其他朝代有了更多的措施,唐朝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因此唐朝在灾害预防上做了更多的措施和抚慰。

2.为何唐朝会发展出这样的关于中国古代弱势群体管理和保障制度?

(1)经济方面——发达的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

唐朝时期社会的鼎盛局面是不可否认的,这些繁荣发展的局面能够出现首先是与发达的商品经济难以分割的,唐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土地方面均田制的推行使得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长安得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这些都使得国家有更多富余的能力用以救助社会的弱势群体。

(2)思想文化方面——佛学的广泛传播

据史料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唐代统治者更加推崇道教的思想,但是从整个唐朝发展的历史上来看,百姓们更多的还是承认和信奉佛学思想,从隋朝时期传入开始直到唐朝时进入了鼎盛时期。佛家思想注重对人们行为的教化,人们的行为完全是受到"神和佛"的指示,这也成为人们不会作恶多端的约束。

(3)政治方面——君主对自身的要求

唐朝时期的君主奉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学思想,百姓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统治者必须掌握住、保护住的群体,在这之中又属社会的弱势群体最需要社会的救助。只有这些百姓们能够得到自给自足的生活,君主才能够感受到他肩负的责任感和由此得到的满足感,也正是因为这样,君主才更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救助措施来使得百姓们过上应有的生活。

三、唐朝的中国古代社会弱势群体管理与保障制度实践的现实意义

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和管理发展到唐朝时期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不仅是在法律制度的制定上,包括一些制度和政策,唐朝还建立了许多救助弱势群体的机构来安置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之后的社会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不仅对于古代,即使是发展到当代社会 ,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思想和制度给予了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相关的启示。

四、结语

中国古代对于弱势群体的对待首先是建立在人们拥有"仁和善"的思想,人们首先是拥有完整的人格,相信自己,提升自己,之后才会拥有善待别人的思想。不得不说,佛教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是绝对建立的,从古代开始,人们接受礼制思想的教化,已经明白遵守道德和礼制。

到现在人们思想中仍然有这样的文化延续下来,这也是人们善待弱势群体的思想源泉,不仅是帮助别人生活的更好,也是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或许这才是这些举措的真正意义所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府,社会,救助,古代,唐朝,中国,制度,思想,入手,发展,观点评论,社会,弱势群体,唐朝,制度,思想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府,社会,救助,古代,唐朝,中国,制度,思想,入手,发展,观点评论,社会,弱势群体,唐朝,制度,思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府,社会,救助,古代,唐朝,中国,制度,思想,入手,发展,观点评论,社会,弱势群体,唐朝,制度,思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