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的狄仁杰是一位十分厉害的破案奇才,那么现实中的狄大人是否真的会破案?
真实历史中的狄仁杰虽然并不是破案奇才,但却也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但是他的内史仅仅是一个三品官,区区一个三品官如何号令群臣?
按照我们的看法,三品官好像并不是很大的官职,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某某某,是当朝一品大员、二品大员, 这三品官按照道理来说,并不能算是当朝最大的官。
其实我们经常看到有一品大员、二品大员的剧,都是明清时期的古装剧,在明清时期,官员的品级确实可以做到一品,甚至在清朝时期,还出现了超品这个品级。
其实并不是古代都是这样,在元朝以前的一品官职都是虚职, 一般都是太傅、太师、司空等职位是一品。
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等职位官至二品,但是这些职位并没有太多的实权,都是一些荣誉称号,真正有实权的可以官至二品的职位是尚书令,以及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
唐朝沿用的是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按照道理来说,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尚书令的权力应是最大的。
此举可以很好地分散权力,把原本一个人的权力,分为两个人的权力,减低尚书令一职对皇权的威胁。
李世民和杨广都曾做过尚书令一职, 由于隋朝二世而亡,就没有后续的例子可以借鉴。
但是在唐朝, 由于早年李世民做过尚书令,所以唐朝后期基本上没有人担任过尚书令这个职位。
唐朝文官中具有实权的最高职位也就是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这样看下来,这些职位里面好像也没有内史这个职位。
其实中书令就是内史的意思,一样的职权只是称呼变了, 唐高祖李渊把中书省改为内史省,后来又改为中书省。
武则天曾经还把他的小儿子李旦改名叫武轮,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则被改为鸾台 ,这些称呼倒也颇为文艺。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狄仁杰的内史其实就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名副其实的宰相。
内史这一职位的品级虽然只有三品,但已经位极人臣,如何能够不令文武百官惧怕。
其实狄仁杰担任内史一年之后就去世了,他最为人知的还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职位,这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又是一个什么职位?
其实我们上文说过武则天将中书省改叫凤阁,将门下省改叫鸾台,这 个职位顾名思义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皇帝之所以设立这一职位,就是希望把权力分散到更多人手里,避免出现一人专权的现象, 我们所熟知的武则天时期另外一宰相张柬之,就是门下省的最高长官。
关于张柬之,我们也都知道他是由狄仁杰推荐给武则天的,可 以说没有狄仁杰,就没有官至宰相的张柬之。
狄仁杰的官职大到不仅可以处置县令知府之类的人, 甚至可以抓捕封疆大吏, 这样的职权,怎么能不让文武百官惧怕?
当然要想让人信服,不仅仅是官职高就可以的,狄仁杰之所以能够被后世称赞, 官职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品行和言行 。
他虽然得到武则天的重用,但是一直是李唐皇室最忠实的拥护者, 其实狄仁杰的骨子里还是认可李唐皇室的正统地位。
狄仁杰虽然是武则天一朝的宰相,但是历史上还是把他归为唐朝名臣,其实不管怎么说,武周也可以算是唐朝的一部分吧。
可 能武则天本人并不想承认,但她的丈夫、儿子都是唐朝的皇帝,她本身也是唐朝的皇后。
狄仁杰对唐朝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的大, 甚至可以说没有狄仁杰,就没有日后的开元盛世。
当时武则天本人也十分犹豫是立自己的武姓侄子为太子,还是立自己的李姓儿子为太子。
一日武则天和狄仁杰聊起太子之事,武则天对狄仁杰十分的信赖,直接开门见山地问: “狄爱卿,你觉得朕应该立谁为太子?”
狄仁杰这一说虽然没有直接说立李显为太子,但是其中的意思已经十分明了。
这一句话倒也点醒了武则天,虽然侄子们是和自己一样姓武,但是他们毕竟只是姑侄关系,百年之后他们也不会祭拜自己。
只 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才会祭拜自己,才会让自己入宗庙, 正是在狄仁杰的建议下,武则天才重新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狄仁杰本来就不喜欢梁王武三思等人,认为他们并没有什么才能,只是靠着和皇帝的关系才能走到今天。
武三思等人确实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等人也同样不是什么可造之材,从 后面发生的韦后乱权可以看出,李显根本没有能力做好皇帝这个宝座。
不仅仅是民间百姓,当时朝堂上也是支持立李显为太子的人较多,他们大部分都是高宗一朝就在朝为官,自然骨子里更偏向李唐皇室。
不管中间的过程多么曲折,最终在狄仁杰的建议下,李显重新回到朝堂,李显也知道自己能够当上这个太子,狄仁杰有很大的功劳。
通 过神龙政变当上皇帝的李显,立马追封已经去世的狄仁杰为司空,这个时候狄仁杰终于官至一品,虽然此时的他已经去世四年了, 狄仁杰生前的三品内史,委实是以及位极人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