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公元383年,前秦国主苻坚亲率八十万大军南征企图一统华夏,却在淝水遭遇了惨败,八十万大军最终安全回到北方的没有多少。
苻坚出兵前夕,前秦内部大臣依然对此次南征忧心忡忡。太子苻宏曾劝告父亲:“晋朝有长江天险,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征伐的。”但苻坚自一统北方之后,前秦国力变得空前强大,苻坚也逐渐变得狂妄自大起来。
与大臣们的忧虑不同,苻坚对南征信心十足,他告诉大臣:“以我秦军之众,所有将士扔下马鞭,便可以阻断长江水流,所谓天险不足为虑。”
除此之外,在苻坚还在长安时,他便已经在计划战争胜利之后的事情。他告诉部下:“此战过后,晋主司马曜将到长安替朕管理朝政,我将封他为尚书左仆射,晋朝宰相谢安可以封为吏部尚书,晋将恒冲可以做朕的侍从长官。”苻坚甚至还命人提前为他们提前修好了府邸。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起第长安”的典故,但随着淝水之战的失利,苻坚的“未雨绸缪”也被后人笑了千年,至今都是笑谈。
其实也怪不得苻坚会如此自信,当时前秦军八十余万,而东晋对敌的只有北府兵八万余人,一比十的比例,此战不说稳操胜券,也该是十拿九稳。
与苻坚的盲目自信不同,东晋统帅谢安却丝毫不敢大意,他表面虽然镇定自若,内心却是如临大敌,不敢有丝毫轻视之心。
当时的东晋上下人心惶惶,谢安的侄子谢玄曾担忧的问他:“如今敌强我弱,兵力悬殊太大,该如何破敌啊?”对此,谢安只是简单的答道已有安排。
前秦虽然统一了整个北方,但内部并不团结,南征大军各族士兵繁杂,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苻坚卖命。大战开始前,苻坚派前秦尚书朱序前往东晋军中招降,朱序本是汉人,他不愿为苻坚做事。到了晋营,不但没有游说晋军将领,反而是替晋军出谋划策。
他告诉晋将:“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大部队还在行军途中,若是全军集结完毕,晋军肯定不是对手,若趁现在主动进攻,只要挫其前锋,秦军必定士气大降。”晋将谢石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大破秦军前锋。
等到决战来临时,两军隔江对峙,秦军先后撤,晋军则渡水出击。苻坚本想趁晋军渡河时发起进攻,没想到秦军后撤时,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喊:“秦军败矣。”秦军顿时阵脚大乱,晋军再一冲锋,秦军便全线崩溃了。
当淝水之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接到报告以后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便不再说话。最后还是客人忍不住询问战事结果,谢安说道:“没什么,小孩们已经破秦军了。”
而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的统治也变得土崩瓦解,北方再次陷入了混乱的局面。而苻坚为司马曜、谢安准备的府邸也没有派上用场。
中国古人很早便有“骄兵必败”的说法,苻坚“投鞭断流”、“起第长安”的行为无疑犯了骄兵的忌讳,这一切也预示了苻坚南征的失败。
本文由历史就在那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