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乾道八年,也就是1172年,年近半百的陆游从南郑赶往成都,途中感怀:“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是诗人从戎南郑之后,对自身身份定位的困惑与思考,是他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自问。
虽然远离南郑前线,但是陆游心有不甘,他期待弯弓射虎,继续北伐,如他词中所写:“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陆游抵达成都后,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等职。他在《即事》中自嘲说:“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官城”。在他寓居成都期间,诗人足迹踏遍成都及附近的街巷,穿行于杜甫草堂、浣花溪、青羊宫、万里桥、武侯祠等地,访古寻幽,对成都的地理景观和地方风物越来越熟悉,在这里创作了大量带有独特“蜀中风味”的作品。
诗人东归之后,忽然想念成都,脱口说出:“忆从南郑客成都,身健官闲一事无。”诗人喜欢梅花,当然会在成都寻梅访梅,他说:“四野云齐初酿雪,一枝梅动已催春”,还说:“青羊宫里春来早,初见梅花第一枝”。
梅花虽然是陆游的心头最爱,但是蜀中海棠久负盛名,繁花盛开的海棠是锦绣成都的象征。陆游在蜀地生活八年,他非常喜爱蜀地海棠,歌咏海棠的诗篇有四十多首,寄寓了他内心曲折的人生情感。
成都的海棠究竟有多美,陆游在《成都行》写到:“成都海棠十万株,繁花盛丽天下无”。说明海棠花的种植规模之大,更说明市民对海棠花的热爱。让我们跟随陆游回到淳熙五年的那个春日,乘春出游,遍赏成都各色海棠。
当然,陆游不会白白看花,他一定会即兴作诗,《观花》就是他赏过海棠花之后所写,全诗如下:
题解:
诗题为“观花”,并没有说明是哪一种花。唐宋时期,成都就以花市繁盛著称,二月花市、八月桂市、十一月梅市,因花设市,供市民观赏采买,其中二月花市最负盛名,北宋名臣赵拤曾说:“成都二月花市,各地花农辟圃卖花,陈列百卉,蔚为香国。”
人们在这一天朝贺百花仙子的生日,称为“花朝”节,二月花市一般在花朝节前后举行,“庙会”和“花市”合一,成为成都最盛大的春日集会。
花会期间,人们赏花饮酒,吟诗作赋。各种民间小吃,杂耍班子都会不请自来,为花会增光添彩。女子还以鲜花簪首,游春扑蝶。
不过,陆游在这首诗里只提到海棠花,所以,这首《观花》应该是诗人欣赏海棠花容,特意为海棠留笔。
1.西川:作者寓居成都草庐时,向西有浣花溪、青羊宫等地,作者把这一带叫西川。
2.黄金络:镶有金丝的络子。此处指套在马嘴部的套子。
3.羃(milí):古代帽饰,类似于面纱,主要用来遮蔽容貌及身体。
4.燕宫:诗人曾在范成大的幕府,范成大写过一首诗《燕宫》:“金盆濯足段文昌,乞索家风饱便忘。他日楚人能一炬,又从焦土说阿房”。碧鸡坊:成都街巷名,唐代女诗人薛涛曾居住在此,她利用各种花瓣和浣花溪的水制造出薛涛笺,并在上面提笔作诗。
4.奚奴:陆游的书僮。
5.放翁:作者曾写《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从此自号放翁。
“我游西川醉千场,万花成围柳著行”。此句的意思是,我前往西川一带游玩,沉醉千场,这座城市被万花包围,柳树成行。
“红锦地衣舞霓裳,翠裙绣袂天宝妆”。舞者在红锦地衣上,伴随着《霓裳羽衣曲》跳起舞来,她们画着天宝年间的妆容,翠裙绣袖,衣袂飘飘。
“清歌一发无留觞,袅袅馀声萦杏梁”。清歌一曲,有人开始演唱,大家就纷纷举杯一饮而尽,歌声袅袅,余音萦绕于杏梁之间。
“黄金络马照路光,自护羃观海棠”。佩戴着黄金络子的马,光彩照路,戴着面纱的女子小心保护好自己,近前观赏海棠花。
“搜奇选胜日夜忙,不惟燕宫碧鸡坊”。为了搜寻并选出描写海棠花的好诗句,我日夜奔忙。不仅仅读过范成大都是《燕宫》诗,也读过薛涛的诗词。
“暮归奚奴负锦囊,路人争看放翁狂”。暮色四合,奚奴背着我写诗的锦囊跟我回家,一路上大家争相观看放翁的狂放。
事实上,从唐代开始,海棠花已经出现在诗歌中。至宋代苏轼写出千古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之后,才有更多的文人墨客吟咏海棠,并提高了海棠的审美意蕴。
蜀地特有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典章,完全不同于故乡江阴。无论是成都的“西川”、“碧鸡坊”,还是武侯祠、青羊宫,或者是成都的大街小巷,每一个地名都有诗人的回忆,成都的风土人情、地理风物深深镌刻在陆游心中,成为诗人东归之后永久的回忆。
陆游曾经枕着浣花溪水入眠,曾经登上蜀地的名山大川,曾经醉卧海棠花下,曾经流连花海……然而,这并不是陆游最想要的生活,他的心里依然是“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即便是重病在身,陆游依然说:“位卑未敢忘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