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犀牛娱乐,作者|胖部,编辑|朴芳
从去年底开始,定制项目难过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今年1月份的两场“红灯会”低至个位数的过会比例,更是让从业公司明显感受到了寒气。而降本增效则进一步放大了头部剧集公司的优势,对于腰尾部公司而言,定制、版权生意的门已经基本关上了。
而即使是如所谓“六大”的行业头部公司,今年的日子也未必好过。一方面,更加务实的平台对剧集出品的参与程度、成本核算要求都更高;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持续拿出具有说服力的作品,一批在平台扶持下逐渐成长的新制片公司,对头部的座次可是虎视眈眈。
整个剧集生产行业正在加速从To B生态滑向To C,这种新逻辑是移动互联网以来的大趋势,但在今年进入如此加速期,仍然需要行业做出反应。
形成的结果是,今年以来剧集内容整体口碑热度上行,行业公司却依然处于一个阵痛期。一批更能适应当下内容要求的新公司正在起步,围绕着分账剧、微短剧也在形成一批稳定的行业力量;头部公司能否坐稳宝座,也要参考这场大考中能拿到怎样的分数。
头部公司:华策走量,新丽、柠萌得口碑,多家苦守
剧集公司的所谓传统“六大”中,今年的表现可谓良莠不齐。
相较于制作班底出身的新兴制作公司,传统大厂的优势往往在于更强的产能优势。比如华策,今年产出了包括《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两个人的小森林》在内的9部出品剧集,正午阳光、新丽传媒产量均为5部,柠萌、耀客、慈文为4部。
同样需要看到的是,相较于码齐头部主创团队的能力,平台对内容的要求已经进一步提升,而这代表着从流量时代走过来的头部公司,有很多需要跟上节奏。
其中,“必属精品”的正午阳光主要的问题,是扩大产能后品质开始出现波动,今年尤为明显,开年的《开端》和年尾的《县委大院》虽然都存在一定争议,在制作品质上依然可圈可点;但《相逢时节》《欢迎光临》《欢乐颂3》连续出现口碑危机,对正午阳光还是个新的课题。
相对来说,新丽传媒和柠萌影业今年作品却频频出现口碑黑马。新丽的《人世间》《风起陇西》《卿卿日常》分别拿下豆瓣8.1、8.1和7.1分,两部作品拿下爱奇艺“破万”;柠萌的《超越》《猎罪图鉴》《二十不惑2》《胆小鬼》豆瓣均分7.9分,更是在剧集公司里一枝独秀。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市场进一步成熟,今年整个剧集领域已经鲜少出现播放与口碑倒挂的现象,因此口碑表现也基本实现了对热度的转化。能够快速跟上平台内容需求的新丽传媒和柠萌影业,和此前的正午阳光一样,会获得在平台对话中更多的话语权。
今年出品9部剧集的华策影视,在制作资源方面表现出强大实力,但作品热度口碑波动也是最大的,有《与君》《小森林》这样优酷“破万”的剧集,也有《镜·双城》这样掉到3.9分的S+级剧(客观上受主演影响)。从作品整体表现来看,较以往回落较大。
而一些以往的头部公司,如果不能稳定输出高品质内容,很可能在降本增效期逐渐失去优势站位。
耀客传媒今年输出的剧集包括《特战荣耀》《你安全吗?》都实现了豆瓣7分+,但整体品质和讨论度都比较一般;而慈文传媒仅剩一部《流光之城》爬上了豆瓣及格线,如《冰球少年》《血战松毛岭》几乎查无此剧;完美世界只有一部联合出品的《天才基本法》口碑尚可。
相较而言,欢瑞世纪的《沉香如屑·沉香重华》和积压剧《山河月明》虽然口碑都不算出色,但凭借主演阵容仍然保持了不错的热度;而欢娱影视的《传家》《尚食》,在相对淡季的档期也并未带动足够的关注;稻草熊影业唯一播出尚可的《请君》,口碑也不如人意。
随着平台的降本增效,围绕平台建立起来的生产生态必然经历一波洗牌,而头部公司同样需要经历这道大考。尤其是最近两年是一个关键期,能否在这期间保持具有说服力的表现,是决定将来能否“上桌吃饭”的门票。
内容新锐:恒星引力、歆光出圈,西嘻、留白、万年等遇冷
所谓内容新锐,是指一批具有共性特征的从业公司。他们往往手握良好的制作资源,在平台加码自制的过程中,凭借承接了若干平台自制爆款站稳脚跟,并逐渐表现出对平台的更多价值,大多数与平台有强绑定甚至资本关系。
今年暑期档的《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和《苍兰诀》,让歆光影业和恒星引力成为两家明星制片新锐,而其背后分别有腾讯和爱奇艺的投资背景,且都成立于2018年,且结合两家之前的《你是我的荣耀》《从前有座灵剑山》《怪你过分美丽》等剧来看,内容品质表现稳定。
在爱、腾两家平台后续的片单里,也能看到其新作,包括歆光影业的《前夜》《大山里的女校》和恒星引力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七时吉祥》《我要逆风去》等。
如歆光影业和恒星引力这样背靠平台、掌握制作资源的公司,在行业里不算少见。此前的留白影视、西嘻影业、万年影业、瞳盟影视等一批内容公司,都有类似的特征。
这些公司在上升期往往会表现出不俗的冲劲,但往往存在的问题是,围绕资深制片人或导演组建团队,公司前期产能会相对受限,而每年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剧集如果表现不佳对公司影响较大。
行业里不乏这类公司已经发展成熟。比如导演沈严的瞳盟影视,今年的《天才基本法》《大考》的表现符合预期;长信传媒的《唐朝诡事录》,也在爱奇艺有不错的表现。
但后来者们仍面临着考验。
西嘻影业今年的《且试天下》依然口碑表现不佳,后续的《梦中的那片海》《好事成双》将转型现实题材;留白影视分别在三家平台播出的《对决》《乌云遇皎月》《星河长明》都反响平平;万年影业再度出手“迷雾剧场”的《回来的女儿》,也未能再现《隐秘的角落》表现。
而一些更早绑定平台的内容品牌,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颓势。包括从2017年《白夜追凶》就建立起悬疑品牌的五元文化,今年输出的《盛装》《芳心荡漾》从口碑到讨论度都表现一般,被寄予厚望的《人生若如初见》在临播撤档后还无消息。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内容新锐出现的表现波动,并不意味着已经掉队。平台的扶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让其往往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后续的片单也颇具竞争力,包括留白影视的《狂飙》、西嘻影业的《梦中的那片海》都是行业期待较高的项目。
在这些公司里是否能诞生新的“六大”犹未可知。但在当下围绕平台的生产生态里,内容新锐们大多能够拥有不错的站位,在自制生意里分一杯羹,也能生存得不错。
剧集生意加速迈入To C时代
而相较前两类公司,大部分剧集公司的现状是很难接到平台的定制项目,甚至许多过会未开拍的项目,据悉也在去年底以来被大范围清退。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分账将是平台降低成本风险后留给他们的主要出路。
能否适应这样新的行业逻辑,是考验剧集公司的关口。第一关其实是思维的转型,在今年的 “金剧奖”上,快手短剧业务负责人于轲就曾提到,很多传统影视转型的从业者会问“平台想要什么内容”,而在他看来“你不需要搞定平台,你需要搞定的是用户”。
相较于过去的To B生态,行业的To C转折来得又快又急。能否准确找到受众,并通过内容实现高效触达,正在成为行业公司的生存线。
比如耐飞影视今年就输出了优酷分账7075万的《我叫赵甲第》,打开了男频分账剧市场,以及另一部评价不错的《东北插班生》;还有发力悬疑的《拆案》系列,出品公司给我制作的三部戏加起来总分账破亿。
而除了调整思路,行业公司也需要重新梳理经营模式,分账剧将不再有平台的前期付款,公司收益未知的情况下也很难贷款,前期承担的成本风险要更大;而从前期的演员班底搭建到后期的宣传,自负盈亏的行业公司也将选择更具性价比的方案。
可以看到,除了此前多年发力网络电影和分账剧的公司,已经有一批新的公司生存下来开始建立品牌。包括在短剧领域,如创壹科技、无糖文化、银色大地等一批机构厂牌也在建立起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头部制作公司也在进入分账领域,开始实现多条腿走路。比如酷鲸影视作为自由酷鲸发力分账剧的主力,《一闪一闪亮星星》和《少主且慢行》系列拿下了1.8亿分账;长信传媒的短剧《女神酒店》,在抖音一个月拿下1.5亿播放量。
而无论是已经转向分账的公司,还是仍然能在自制、定制生意里分一杯羹的头部玩家,都还不到松一口气的时候。
今年的转折之后,行业公司之间的竞争和洗牌大概率还将持续,在未来三到五年,仍然需要为了生存而努力。而核心的生存逻辑,就是在整体To C化的行业新逻辑中,保持足够的市场敏感性和内容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