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风暮雨
明朝抗清英雄陈邦彦,被誉为“岭南三忠”之首。
陈邦彦,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人,自幼博览群书,后考取秀才,但乡试屡次落榜,于是随父亲设馆授徒,被人们称为“岩野先生”。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福王朱由菘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
陈邦彦疾呼:“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当即结束讲学,撰写数万言的《中兴政要书》,前往南京献给弘光帝。
但弘光政权权臣马士英等人忙于争权夺利,内讧不断,无人采纳陈邦彦的建议。
目睹大明王朝山河破碎,皇帝昏庸,文武恬嬉,陈邦彦痛心疾首,写下《疏草成》二首,其二诗曰:“严寒风色昼萧萧,极目关河涕泪遥。陇首自啼秦吉了,军中宁乏霍嫖姚。雁臣聚朔卢龙暗,鲛室徂秋赤魃骄。纵使微忱动天听,空言何补圣明朝!”
眼见壮志难酬,陈邦彦决定返回家乡隐居。
唐王朱聿键即位后,偶然读到陈邦彦的《中兴政要》,大加赞赏,委任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前往江西协助大学士苏观生作战。
苏观生刚愎自用,不采纳陈邦彦的建议,最终兵败,退往广东。
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初,清军突袭顺德,抓走陈邦彦的两个儿子和两位小妾,企图逼迫陈邦彦投降。
陈邦彦在劝降书上写下“妾辱之,子杀之,皆唯命。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清军恼羞成怒,将他的妾和儿子全部处死。
清军占领广东后,陈邦彦组织抗清义军,和张家玉、陈子壮等人协同作战,共同打击清军。
七月,陈邦彦与陈子壮约定一起攻打广州。
陈邦彦联络到广州城内的原明朝将领杨可观、杨景烨和黄天锡三人,请他们在城内接应,内外夹攻,一鼓作气收复广州。
由于某些原因,陈子壮所部比约定日期提前两天抵达广州,让清军有了防备,更要命的是,由于叛徒出卖,城内杨可观、杨景烨等准备接应的将领和部下全被杀害。
失去内应的同时,清将李成栋也急忙率主力返回,收复广州的行动最终功败垂成。
陈邦彦率残部转攻三水县,斩杀清廷任命的知县陈亿,继而进攻新会、香山等地,接连告捷,然后和卫指挥佥事白常灿会师于清远县。
李成栋闻讯,率清军主力反扑,两军在清远激战十余日。
清军见久攻不下,就挖地道直达城下,堆填炸药,炸塌城墙,蜂拥而入。
巷战中,白常灿阵亡,陈邦彦身负三处刀伤,退到朱家花园,悲愤之下,挥笔在墙上题诗一首:“无拳无勇,无饷无兵,联络山海,矢助中兴。天命不祐,祸患是婴,千秋而下,鉴此孤贞!”
写毕,跳入水池,决心以死报国,但被冲进来的清军拉起俘虏,随即被押送到广州。
清军将领佟养甲多次劝降,都被严词拒绝,佟养甲见劝降无望,下令将杀害陈邦彦。
临刑时,陈邦彦慷慨高歌:“天造兮多艰,臣也江之浒。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独苦!崖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歌罢,从容引颈受刃。
永历帝闻讯,追赠其为兵部尚书,赐谥“忠愍”。
陈邦彦在明朝倾覆之际,起义兵抵御外辱,为拯救国家民族而牺牲家庭和自己,慷慨忠义,足以和南宋文天祥齐名,为后人千秋万世所景仰!
参考资料:《南明史》、《岭南人物:投笔从戎顺德陈邦彦》、《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