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国宝《清明上河图》差点成为苏军战利品

国宝《清明上河图》差点成为苏军战利品

清朝亡后,从1922年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每一件书画都价值连城,其中就包括《清明上河图》。

1932年3月8日,溥仪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我国东北地区,满洲国政权迅速覆灭。溥仪对他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那些珍宝、字画进行精心挑选,将一些珍品打包后匆忙出逃。

8月19日,溥仪一行9人乘坐小型飞机从长春抵达沈阳机场,准备在这里乘坐大型飞机去日本。可就在飞机落地的那一刻,苏军占领了机场,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被截获,随身携带着两只大皮箱也落入苏军之后。

随后溥仪被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开始了五年的俘虏生活。1950年8月1日,根据中苏有关协议,苏方将溥仪的两箱珍宝以及本人移交给中国政府。两箱珍宝经溥仪验查的确少了许多东西。但《清明上河图》一开始就不再皮箱中,所以未被苏联人缴获。

据事后了解,溥仪逃离长春后,按照日本关东军安排曾准备迁都通化,在通化大栗子沟住了3天,当时从携带的珍宝、字画中选出小部分携带,而将大部分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抢走,有的被烧毁,后来有一部分被解放军收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后被转给东北博物馆。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先生在鉴定收缴来的大量字画时,发现一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的长卷,画卷之后有金代张著的题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杨仁恺判断这就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于是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

此事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闻名遐迩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面中虹桥的结构符合北宋木拱桥的结构,而其他本的《清明上河图》不能体现这一点。

于是稀世国宝《清明上河图》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画卷,苏联对日宣战,长春,张择端,溥仪,清明上河图,书画,苏军,珍宝,字画,观点评论,大栗子沟,张择端,溥仪,清明上河图,珍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画卷,苏联对日宣战,长春,张择端,溥仪,清明上河图,书画,苏军,珍宝,字画,观点评论,大栗子沟,张择端,溥仪,清明上河图,珍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画卷,苏联对日宣战,长春,张择端,溥仪,清明上河图,书画,苏军,珍宝,字画,观点评论,大栗子沟,张择端,溥仪,清明上河图,珍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