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人笔记中的宋仁宗形象

​宋人笔记中的宋仁宗形象

一个朝代的国运往往跟君王的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暴虐凶残的君王治理下的国家必定充满着诸多的阴暗面;而仁政爱民的君王,在其治世之下的社会定然政治清明、民生繁荣。

历史上的任君有很多,在他们的管理之下,国家都朝着稳定平和的方向发展,以至于他们也被后世所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在被正史给刻画得非常的全面且完整。

不过要了解君王真实的一面,光是依靠正史是不行的。因为很多史官只会记录他们好的一面,而尽量规避掉坏的部分,这样就很难让人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君王。

实际上君王也是个普通人,他们也会有缺点,很多人要全面的去了解他们,只有通过正史和民间笔记的记载相结合才能达到。宋朝时期文学得到了大发展,民间笔记也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关于宋仁宗赵祯的部分,宋人笔记当中有着更为全面的形象。其中的描述,优点方面基本与正史一致,不过正史摒弃的缺点,却在笔记中得到展现,使得宋仁宗从古籍中鲜活过来。

一、正面形象之“仁”

赵祯是北宋第四位君王,他即位的时候年仅13岁,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11年,直到她去世后,赵祯才开始亲政。

作为北宋中期的皇帝,他继承了先主们打下来的江山基础,当时社会各方面都稳定发展,让他能够很顺利的接棒皇位。稳定的江山在赵祯的手中得到了更大的推进。

史料中对他执政期间的评价多为“让宋朝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顶峰”,这份殊荣也让他在去世后获得了“仁宗”这个庙号。

一个“仁”字几乎可以概括赵祯的一生,但却还不够全面。正史上多为标榜他的仁政,而忽略了其形象与个性当中那份更贴近于一个普通人的特点。

不过这些被正史所忽略的地方,在宋人笔记当中得到补充,从笔记中可以探寻到这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宋仁宗赵祯。

1.宽厚仁德

在《宋史》当中,宋仁宗的形象为“宽厚仁慈、勤俭节约、躬身力行、爱才惜才”等,这些良好的品质都是围绕着“仁”字来展开的。纵观宋仁宗的一生,他的“仁”在许多地方均有体现。

仁者之君,最大的体现就是百姓,宋仁宗的仁首先施与百姓。根据《宋史》的记载,仁宗在位期间曾多次减免赋税和徭役、修订刑法等。

其中减轻税、贡、租和赋役等就达36次;去除税、田租等23次;免掉税、租、科徭等15次;罢免税钱、岁贡等9次。这些数字就是宋仁宗的“仁”最好的体现。

宋仁宗的“仁”还体现在待人接物上,在宋人笔记《东轩笔录》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宋仁宗在宫里散步,走着走着他就时不时的回头观望,随行的宫人也猜不透他的想法。

后来回到宫殿里,宋仁宗便着急的对嫔妃说:“快倒水来,朕快渴死了”。嫔妃说:“刚才你怎么不让宫人们端水给你,要忍着渴回来?”仁宗说:“我刚才回头看了看,他们并没有携带水壶,如果我出声的话,他们免不了被责罚,所以还是忍着吧”。

作为帝王却能心系普通的宫人,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这种尊重生命的做法实在难能可贵。而宋仁宗对待下人是这样,对待动物更是如此。

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中记载过宋仁宗半夜忍饿这件事。据说有一次,宋仁宗处理公文到半夜,突然很想喝碗羊肉汤,但他却忍着没有说出来。

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说想吃就让御厨去做就行了,但是宋仁宗摆摆手说:“以往宫中没有这样的惯例,我要是开了这个头的话,以后每个人都这样效仿,那一年下来要宰杀多少动物呢?为了我的一时口欲就伤生害物,实在是不该”。

原本只是一顿简单的宵夜,却让宋仁宗考虑得如此周全。他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的君王,自己的言行举止代表得是整个朝廷,所以要严于律己。

而他内心深处的初衷却有着悲悯苍生的宽阔胸襟,这实在是任君的表率,更是成为了仁君的“天花板”。

2.孝行天下

宋仁宗的“仁”还在一个“孝”字上,他的“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先祖,宋仁宗一直严格恪行和遵守先祖制定的传统和规矩;二是对待长辈始终以尊长待之,而且没有皇帝架子。

在对待长辈上,一次宋太宗幼子元俨生病了,宋仁宗因为与皇叔很亲,所以亲自到他宫里去照顾,还为他调药,足以见他的仁孝之心。

孔平仲《谈苑》记载过宋仁宗祭祀的场景,寒冬腊月的天气里,为了以示对先祖的尊敬,他屹然将衣袖高高的挽起,场面让人动容。

仁和孝成为宋仁宗形象中的闪光点,这些良好的品质犹如雨后甘露播撒到了北宋的版图各地,使得朝廷内外都能感受到他“仁”的魅力。当然宋仁宗除了“仁孝”还有一个绝好的品质影响很多人。

二、正面形象之勤俭节约

节约似乎是北宋君王中刻入血脉的品质,宋朝诸多君王都崇尚节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仁宗。在他的生活中,节约已经渗透到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宋仁宗的一件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只要衣服还有抢救的可能,他就不会给自己置办新衣物。这份节约的精神还让他获得了一项新的技能,那就是通过衣服摩擦的声音来分辨新衣和旧衣。

他的这一习惯也一度影响到了后宫嫔妃以及官员们,当时后宫的女子们都以锦衣华服为耻,以简单朴素为荣。官员们受到宋仁宗节约的影响,生活也趋于简单化。

《归田录》当中更加直接的向我们展现了宋仁宗寝室的陈设,没有金碧辉煌的装修,也没有金银玉器的用具,都是一些素瓷,床上的被褥都是粗糙的丝织品,而且已经泛黄,想必用了很久。

在吃的方面也绝不铺张浪费,有一年的秋天,地方官员给宋仁宗进贡了蛤蜊,宋仁宗便问这些蛤蜊从哪来,大概多少钱。宫人们回答说从远道而来,一共要28000钱。

这可把宋仁宗给吓到了,说:“我常常跟你们说要节约,就这几枚蛤蜊就要花费这么多钱,我吃不下”。

在《曲洧旧闻》中记载,当年宋真宗在位的时候,曾征召天下敬献奇珍异兽。到了宋仁宗时期,他下令以后免去进贡这些。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节俭,同时也是其仁政爱民、珍爱动物的表现,毕竟要捕捉珍奇异兽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三、正面形象之勤于纳谏

说到敢于接受纳谏,宋仁宗绝对是将谏言发挥到极致的君王。宋仁宗执政期间,以各种方式鼓励纳谏,且不论是官员还是民众都有资格参与,为此他还完善了谏官制度。

即使有了谏官制度,那么对于直言纳谏的人来说就是多了一重保障。但有些人还是担心“伴君如伴虎”而害怕谏言。为此宋仁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慢慢去打消他人的疑虑。

《渑水燕谈录》中记载苏澈在一次参加科举的时候发表了过激言论,考官看后觉得苏澈冒犯圣上,想要撤销他的资格。但宋仁宗看了之后反而觉得他是个难得敢说真话的人,不但没有怪罪苏澈,还给他授予官职。

这份豁达与大度,能敢于直面不好的谏言,成为了宋仁宗强于其他君王的有力标签。事实上,没有哪个君王在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谩骂而嫌少生气和不追究的。

宋仁宗以自己的宽容,鼓励大家积极纳谏,而对于他人的谏言,他并不是只听听,而是将好的谏言收集整理应用到政治当中。能如此善于纳谏,同时也是他爱才惜才的表现。

宋仁宗爱才体现在对科举考试的完善上,他深知科举是许多寒门学子的唯一出路,所以提出了“临时易题”的方法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从而也杜绝了考题泄露的弊端。

宋仁宗爱才,同时也很注重人才的品德,在他这样的纳才政策之下,当代诞生了很多学识人士,包括大家熟知的包拯、范仲淹、苏澈、欧阳修等。

四、负面形象

有关宋仁宗的正面形象,无论是《宋史》还是宋人笔记都高度的一致,将他仁、孝、俭等方面展露无疑,但其负面形象却只能在笔记当中寻找痕迹。

毕竟宋仁宗也是普通人,正面形象让他距离我们很遥远,而负面形象却让他变得接地气。不过他的负面并未体现在政治上,而仅限于私生活当中。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其实在很多君王身上都有,那就是好色和好酒。这些负面在他的正面之前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又不可或缺,因为这才是鲜活宋仁宗的关键点。

宋仁宗好色是人尽皆知的,当年苏澈科举考试那边偏激文章就曾抨击他“陛下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

以前他被刘太后压抑住无法释放自己的天性,直到太后去世,宋仁宗才开始放纵。《曲洧旧闻》和《闻见近录》都曾有记载,说他人为了讨好宋仁宗向他进献美人的事情。

《涑水记闻》中说宋仁宗曾非常宠幸尚、杨两位妃子,以至于让她们日夜伺候在榻前,导致他纵欲过度使得身体虚弱。

除了好色以外,宋仁宗还特别喜欢喝酒,经常半夜在寝宫里喝,到了无酒不欢的地步。由于色欲和酒的原因,使得宋仁宗晚年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生命只走到了54岁。

结语:

历史上的诸多明君中,宋仁宗算是比较知名的那一个。人们都口口称赞他的仁德和节约,但也对他好色讳莫如深。不过这才是真实的宋仁宗,一个有血有肉的君王,而不是只活在“十全十美”当中的完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仁宗,正史,形象,笔记,先祖,宫人,方面,赵祯,品质,发展,消息资讯,宋仁宗,正史,苏澈,君王,赵祯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仁宗,正史,形象,笔记,先祖,宫人,方面,赵祯,品质,发展,消息资讯,宋仁宗,正史,苏澈,君王,赵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仁宗,正史,形象,笔记,先祖,宫人,方面,赵祯,品质,发展,消息资讯,宋仁宗,正史,苏澈,君王,赵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