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和尚被朱元璋分配给了燕王朱棣,来到朱棣面前他轻声地对朱棣说道:“不久的将来,我会送给殿下一份大礼。”朱棣想这个出家人一穷二白会送给自己什么大礼,朱棣虽然有些不相信,但是还是激起了他的好奇,于是便笑着问道:“你能送我什么礼物?”和尚答道:“我会送您一顶白帽子戴!”朱棣领会到他的意思便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事实证明这位和尚并没有打诳语,还真是送给了朱棣一顶白帽子。他就是被人们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姚广孝生于医生世家,虽然从小家教还不错,但是元朝的时候,汉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小时候的姚广孝也感受到了这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有一天,年少的姚广孝在街上游荡。看见一位高僧路过,高僧一行竟然有军队护送,场面非常地气派。这样姚广孝非常地羡慕,他心里想,我以后也要成为这样一个受人敬仰的人物。
我们知道蒙古人统治天下,蒙古人信仰佛学,不仅大兴寺庙还会礼待僧人,而且还会在僧人被朝廷重用。因此,姚广孝也萌生了要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高僧的想法。十四岁那年,姚广孝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剃发为僧,先后学习天台、密教,最后改宗禅门,修持临济宗,法名道衍,号独庵,人称独庵道衍禅师,由于姚广孝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很快就学有所成,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名高僧。但是姚广孝并不满足于对佛法的研习。他还对道教的“阴阳之术”,“面相占卜之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又拜了道士席应真为师,得其阴阳、面相占卜之术。
学习了阴阳、面相占卜之后,姚广孝成为了一个精通儒释道三教的人。他开始到处游历,寻道访高人。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著名相士袁珙。袁珙见到他后,吓得惊叫一声:你是什么妖僧!长着一双三角形的眼睛,看着像是病虎,却有着非常强的杀气。一般人在听到别人对自己这样会反感这种评价,可是姚广孝,非但不恼反而还高兴万分,因为他觉得袁珙说得非常的准确。
到了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提高皇子皇孙们的佛学修养,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了僧人,准备将这些选拔出来的高僧分派给皇子们,为他们讲经说禅,修身养性。姚广孝就是选拔的僧人之一。凑巧的是,姚广孝刚好被朱元璋分配给了燕王朱棣。姚广孝见到朱棣就跟朱棣说“大王使臣得侍,奉白帽与大王戴。”“王”字加上“白”字就是“皇”,燕王朱棣听出了姚广孝的言外之意。而朱棣内心之中也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于是这两个人一拍即合,交谈甚欢,姚广孝便跟随燕王北上到了北平。姚广孝以佛事来掩人耳目,暗中与燕王密谋,酝酿夺权。
建文元年七月,朱允炆削藩下令北平指挥使张信秘密逮捕燕王朱棣,不想张信将消息提前透露给朱棣,朱棣正式宣布起兵。在姚广孝的谋划下,朱棣先是抵御住了朝廷军队对北平的进攻,控制住北平城;其后率兵南下,在经历了济南之战、东昌之战等战役后,战火一直延续至建文四年。最后还是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朱棣率轻骑绕过山东,渡江直取了南京。靖难之役最终以朱棣大获全胜而告终,而建文帝则不知所踪。
朱棣当上皇帝后,并没忘记这位第一号谋臣,姚广孝大受封赏,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加封姚广孝为太子少师,并让其还俗家名姚广孝。朱棣还要赐他府邸、宫女,但是被姚广孝拒绝了。姚广孝请求朱棣允许他继续居住在寺庙中,披袈裟,做和尚,只在上朝时便穿上朝服,下朝后仍换回僧衣。正是因为这样,民间把姚广孝称为黑衣宰相。
明成祖朱棣对这位黑衣宰相非常敬重,据说每次与姚广孝交谈,都称他为少师,而不直呼其名。明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重,不能上朝,居住在庆寿寺中。明成祖朱棣曾经数次前去探视,并问他有什么要求。姚广孝说道:“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朱棣称帝后便一直禁锢溥洽。直到姚广孝开口求情,朱棣才下令将他放出来。
不久姚广孝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姚广孝去世后,朱棣非常难过两日没有上朝,亲自为他撰写了神道碑。太子朱高炽与姚广孝曾在靖难之役时共患难,与父亲一样,他对姚广孝亦十分敬重。朱高炽继位后,将姚广孝的牌位立于太庙之中,这也让姚广孝也成为明初第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