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征伐四方,受到四方敬畏,又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的名言,被世人尊称为“贤明圣君”。殊不知,这位众人心目中的贤明帝王也曾像历史上的昏君庸主一样冤杀大将,甚至因为谶语之类的可笑理由无端杀人,先后制造了四大冤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土遭受无妄之灾!
第1宗冤案:推脱责任赐死盛彦师
李世民手下的武将盛彦师是个军事指挥方面的奇才,在剿灭李密、平定王世充这两次战役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盛彦师打仗在行,可是,如果让他当劝降的说客,那就是门外汉了。
徐圆朗叛乱时,还在担任秦王的李世民偏偏选派盛彦师为安抚大使,目的是想借他的威名让徐圆朗束手就擒,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不料,盛彦师话还没说上两句,就被徐圆朗活捉。
盛彦师落人敌手,有辱使命,罪过不小;但李世民策略失准,用人不当,其罪更甚。后来为了推脱自身责任,掩盖自身失误,竟然赐死盛彦师。
第2宗冤案:疑心谶语杀李君羡
贞观年间,一句“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开始流传,引起了唐太宗的高度警惕和对大臣的猜疑。当他得知大臣李君羡小名叫“五娘子”,其一系列封号官职中皆带有“武”字,正好与“女主武王”暗合时,李君羡的霉运便接而至。
先是被唐太宗“深恶之”,接着被调出京城,不久就被御史弹劾“与妖道密谋勾结,欲行不轨”,最后李世民连审都不审,就下诏“君羡坐诛,籍没其家”。就这样,一句疑神疑鬼的谶语轻松地让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李君羡断送了性命。
第3宗冤案:主观臆测诛杀张亮
刑部尚书张亮的老家是郑州荥阳,这里被人传言是“形胜之地,不出数年有王者起”,接着又有人发现了“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图谶,张亮便私下里与几个江湖术士谈论了这些敏感话题,这就导致这位农民出身的凌烟图功臣很快被以“谋反”的名号推上了风口浪尖。
自古以来,无论真假,帝王都对“谋反”很是介意。因此,唐太宗就想要把张亮除掉,但是由于没有证据只能隐而不发。后来,唐太宗听说了张亮私下豢养五百壮士为义子的事,这让他更加愤恨,更加觉得张亮有谋反的念头。于是,唐太宗就因为自己的主观猜测,把当年辅佐他争夺帝位的重臣张亮处斩了。
第4宗冤案:错信谗言草率杀刘洎
刘洎因为忠于职守,敢于直谏,能力过人,故而在唐朝贞观年间屡次担任要职。唐太宗远征高句丽期间,承担了辅佐太子监国的重任。就是在出征高句丽时,唐太宗得了痈疽,刘洎听到消息后,忧心忡忡,曾和同僚们说了八个字:
“疾势如此,圣躬可忧!”这本是一句忧国忧君的肺腑之言,但被进馋者添油加醋地一说,传到唐太宗的耳里后就完全变了味。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太宗远征归来在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就草率地把刘洎给杀了。
其实,唐太宗这样做,也是身不由己。身为帝王,在他看来,没有什么能比政局稳定更为重要。平庸之才犯了错误,他可以不予追究,但位高权重的功臣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只要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利益和皇家利益,他都会抢先动手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