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中太监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身体残缺,但正因为如此被皇帝所信任,认为他们残缺于此,肯定只忠诚于自己。结果没想到的是,身体残缺的同时不只是意味着太监没有后代,还有无法享受正常性生活以外,更是给其带来扭曲的畸形心理。
正因为畸形的心理,所以历朝历代太监掌权,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事,像唐朝,到了中晚唐,太监掌管了兵权以后,直接是反客为主肆意欺辱甚至废杀皇帝。像为国为民的太监,简直是少之又少,跟今天濒临灭绝的动物一般稀少。
到了明朝,太监发展到一个高峰,被人称之为太监帝国。但奇特的是太监虽然肆意妄为,甚至被称之为二皇帝,但并没有形成唐朝那般仆大欺主的现象,始终在皇帝的手掌心之中,但造成的破坏也是很惊人的。
说起明朝的太监,笼统来说大家都会认为这些太监在宫内兴风作浪祸国殃民,影响皇帝的言行,严重者诸如魏忠贤之流,甚至如王振那般怂恿明英宗亲征一般,酿成了土木堡之变,差点使明朝南迁,如两宋那般。
那么明朝太监到底有哪些权力,是怎么样一步步的发展到权势滔天的二皇帝地步呢,想必大家也不是很了解,那么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说说。
正所谓以史为鉴,任何朝代建立以后,都会参考之前朝代的得失,来完善本朝制度。在太监问题上,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汉唐太监乱政的教训,规定宦官只供洒扫侍奉,“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并专门铸铁牌置于宫门之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开国皇帝定下的规矩,那就是祖训,可见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太监乱政很是很警惕的,特意规定太监不得干政。
当然祖训是祖训,规矩是规矩,但祖训和规矩都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这些制度也会慢慢改变的。其实到了朱元璋在位的洪武中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文武勋臣遭到打压,朱元璋就开始起用官官参与传宣谕旨和市马甚至出使外国的活动。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太监就开始抬头了。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的皇位是抢建文帝朱允炆而来的,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朱棣不只是重新起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的特务机构锦衣卫,还建立了东厂。
当然朱棣不只是建立了东厂,还开始了外派太监,永乐八年(1410年),“敕内官马靖往甘肃巡视”。马靖虽只是巡视,但赋予他的职权如同镇守,这应该是明代最早的镇守太监。
到了永乐后期,派往边地的镇守太监慢慢增多,但当时还只是“协镇”,虽然权力不小,但多少名义上只是个“协镇”。明史《费狱传》载:“永乐时诸边率用宦官协镇”。
到了明仁宗朱高炽时太监们从遮遮掩掩的协助成为正式工,正式有了镇守太监的名称,当时太监王安即为甘肃镇守太监,还有留都南京这种重要地方也派遣了镇守太监。明宣宗继位当年,又以汉王反,遣指挥谭顺、内官黄让、内使陈锦助平江伯陈瑄镇守淮安,宦官又开始被陆续派往内地镇守,从此太监在内地可谓是遍地开花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明宣宗还赤裸裸的无视了朱元璋留下的祖训,直接正式设立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宫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
接着明宣宗又命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自己对内阁的票拟进行批红,“凡每日(章)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朱笔楷书指之。间有偏旁偶讹者,亦不妨改正”。太监身为皇帝信任的近奴,处于皇帝的绝对控制之下,明宣宗的此举很明显是以司礼监来制衡内阁,皇帝再居中调节,以保证不至于大权旁落。
至此从明成祖朱棣到明宣宗朱瞻基,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训是被这些后代子孙给忘的一干二净,太监的权力是越来越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正统年间,太监操纵朝廷官员的任免已是习以为常,景泰时阁臣王文“得中官王诚助”而入阁。王一宁入阁也是“以中官王诚辈尝受业,私相援引,遂致显达”。不依附太监呢,就要受到排挤倾轧,明英宗复辟以后,李贤因支持御史弹劾石享和太监曹吉祥,这二人就在明英宗面前诬陷李贤,结果李贤被关入诏狱。岳正因为不依顺曹吉祥的意志,在内阁只二十八天就被曹诬为“卖直谤讪”,贬谪到肃州。
由此可见明朝的太监有多猖狂,权力之大,仅次于可以随意废立皇帝的晚唐太监了。但明朝皇帝也很聪明,虽然重用太监,但太监始终在皇帝控制范围之内,平素太监跳的再高,只要皇帝一句话,立马就成为了丧家之犬。
那么明朝皇帝为什么要无视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训呢?
其实说来也简单,那就是无人可用,只相信自己的家奴。
大家可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帝国的权力构造,在于内部中央集权,诸如废除丞相制。对外,派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分封于全国的要冲之地,起到了镇守边疆和供卫中央朝廷之意,在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中,太监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朱元璋留下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祖训。
但建文帝朱允炆上位以后,急匆匆的削藩无疑是在打破朱元璋布下的格局,所以燕王朱棣开始造反,历经靖难之役,朱棣成为新皇帝。
明成祖朱棣成为皇帝以后,在不违反朱元璋留下的藩王制度之下,开始了软性削藩,结果藩王成为被圈养的高级动物,失去了供卫中央朝廷的作用。
因为明成祖朱棣是藩王造反成为皇帝的,所以朱棣之后,不只是藩王没有权力,这些明朝皇帝也极度不相信自己的骨肉兄弟,所以文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内阁随之水涨船高。于是明宣宗年间,干脆大幅度提高太监的权力,用以制衡内阁,来平衡朝局,免得文官一家独大,可见明朝皇帝十分相信自己的家奴,想借他们之手来保持自己的皇权。
结果是什么呢,是太监将这个庞大帝国搞的乌烟瘴气,明朝灭亡之时,除了一个王承恩陪着崇祯帝自杀殉国以外,其他太监是纷纷投降。国家养士二百多年的文人集团,大多也是毫无骨气的望风而降,各地的藩王呢,更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到。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喜欢说说那些不一样的历史,喜欢的朋友记得点个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