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一生爱而不得的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

一生爱而不得的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

文/麦大人

01

大唐作为当时世界头号强国,不仅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万邦来朝。而大唐文化更是远播四海,照耀东西,唐诗成为世界第一流行文化。

如果说李白和杜甫是大唐文化的南北两极,那么白居易就是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李白占据唐诗的高度,杜甫拓展唐诗的深度,白居易则延伸唐诗的广度。

与李杜相比,白居易丝毫不逊色,李杜生活的盛唐,人才辈出,灿若星河。但白乐天生活的中晚唐,他唯我独尊,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在国际上,白居易的影响力则要大大超出李太白,譬如日本、渤海国等以读白诗为荣。

在政治上的作为,白居易更是超越两人一大截。

李白服侍唐玄宗可谓兢兢业业,用满腹才气写了不少咏叹杨贵妃之美的诗篇,最后还是落得被赐金放还的结局。杜甫更惨,一生仕途失意,颠沛流离,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而作为长恨歌主的白居易就不同,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还有皇帝为其写悼文,这样的尊荣,可是远非李杜所能比的。

你没听错,一个皇帝为他写悼亡诗,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诗中的“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意思是小孩都能背诵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即便是少数民族对他的《琵琶行》也是耳熟能详,这充分说明白居易作品的影响力。

白居易活了75岁,仅次于贺知章的大唐高寿诗人,一生留下作品3800余首,他是大唐当之无愧的第一自媒体。

02

作为拥有无数迷弟迷妹的白居易,他怎么会成为一名大龄剩男,这一切得从他的身世说起。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林立。打仗已成家常便饭,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弄得民不聊生。

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这一年父亲白季庚44岁,母亲陈氏18岁,可谓老夫少妻。

要说白居易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他是近亲结合的产物。父亲娶了姐姐的女儿,也就是父亲和外甥女成亲,这关系有点乱,白家祖上一直有这个传统。

虽然生在近亲家庭,但白居易很幸运,他并没有成为痴呆儿,反而聪明绝顶。

早年的苦难,使他明白生活的艰辛,不仅磨砺了他坚毅的性格,也让他树立了“兼济天下”的志向。

后来,他写给好基友元稹的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刻苦努力:

我白天写赋,晚上读经,中间还要学诗,不敢有一丝懈怠;而且常常读书读到嘴边上,舌头上都长了疮;写字写到胳膊肘上,手心里都长了老茧;年纪轻轻,头发都白了;以至于成年以后,身体都要比同龄人衰弱一些。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白同学不仅天赋异禀,勤勉更是无人能敌,他用行动证明了爱迪生那句名言:所谓天才,不过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03

当然,白居易的勤奋努力,回报也是相当可观。五岁能作诗,十来岁已是文采斐然,我们耳熟能详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他16岁时所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惊艳了大唐,惊呆了顾况。

顾况何许人也?他可是当时的文坛大腕

白同学拿着帖子去拜访顾老,当他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便调侃着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大诗人看完整首诗,一拍大腿笑着说:

你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没问题。小老弟,刚才跟你开玩笑,你可别往心里去噶。

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白居易一路披荆斩棘,在28岁这年高中进士,还算比较年轻。虽然没有苏轼、王维21岁那么早,但是比起范进、蒲松龄却好了许多。

04

806年,这一年白居易35岁,被授予周至县尉。

在这里他结交了两位好友,陈鸿和王质夫。闲暇时分,三人一起聚众游玩,饮酒作赋。

这年冬天,他们一块同游古刹仙游寺。聊着聊着,他们不约而同地八卦起来,途中就提到唐明皇和杨玉环的宫闱韵事。

这并非偶然,因为周至县离贵妃喋血的马嵬坡只有50里。这边陈鸿追忆往事不免唏嘘,那边王质夫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盯着白居易看。

对方被看的一愣一愣时,王质夫激动地说:白兄,你的文采我们有目共睹,李杨的故事可是个爆款题材,下一篇100w+非你莫属,不可错过耶!

白居易思忖道:

这可是一个大胆的创意,因为在中国诗歌史上,除了汉乐府之外,就连偶李、杜甫这样的大才,也没有在乐府诗上写出超越前朝的作品。如果我能够在这上面好好发力,说不一定,哈哈,我都不好意思往下想了…

说干就干,白居易显然已经被说动,心中火焰熊熊燃烧。古往今来无数悲欢离合的爱情涌上心头,他把情感寄托在《长恨歌》两个主人公身上。

千古名作《长恨歌》就此诞生,它曲折婉转,缠绵悱恻,传达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既有对唐玄宗耽于女色、疏于国政的委婉批判: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也有对杨贵妃天生丽质的经典刻画: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作品最后,堪称神来之笔,道出了普天之下所有痴男怨女的共同心声: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乘着《长恨歌》的东风,白同学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黄金期。

05

次年,白居易被调入京城,任翰林学士一职。官职虽不大,却很重要,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草拟各种诏书。

如今的白同学,深受皇帝赏识,可谓春风得意。但他也有苦衷,作为37岁的黄金剩男,至今未婚,这可急坏了白母。

彼时十五六岁即可成亲,老白这般年纪足可以当祖父了。

白居易11岁时,就和比他小4岁的邻家女孩湘灵认识,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如李白诗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是也。

湘灵是一个活泼可爱又能歌善舞的美女,这可以从白居易《邻女》一诗看出: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貌似天仙,虽有些夸张,但也是不一般的气质。湘灵到15岁这年,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和19岁的翩翩少年白居易正式相恋了。

他写《寒闺夜》,“夜半衾裯冷。”《长恨歌》里说,“翡翠衾寒谁与共。”

他写《长相思》,“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长恨歌》里说,“在地愿为连理枝。”

他写《生别离》,“忧从中来无断绝。”《长恨歌》里说,“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里,我们已经看出,这些诗歌是《长恨歌》1.0版本。长恨歌之所以读来缠绵悱恻,原来白居易在写自己的初恋故事。

都说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这一生他和湘灵终究是有缘无分。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终人。

06

白居易的初恋,是一曲扼腕叹息的悲歌。

我们都知道,白家世代为官,而湘灵则是贫民出身,古代爱情,向来讲究门当户对。当白母知道儿子的恋情后,坚决不同意两人在一起。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小白拗不过,只能发奋读书盼着早点儿有出息,到那时就有叫板的权力。一晃九年过去,他已是进士出身,湘灵也是24岁的大姑凉了。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当他再次恳请老妈成全时,不想被一票否决。虽然沮丧,但想着早点升官,兴许官大自己就能做主。

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只适合在职场,家里可不管用。

33岁这年,白居易已是京城的校书郎,他第三次恳求白母娶湘灵为妻未果。

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

这边白母拒亲,那边儿子抗婚,两个人就这么一直耗着。白同学万般无奈,想出了一个妙招。

老妈既然不想让他娶灵儿,索性他跑去青楼厮混去。后来我们的白公子流连于红灯区,成了帝都第一青楼的金主。

要说唐诗里,写狎妓诗的水准,白公子自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他最为知名的一句狎妓诗,是写给樊素和小蛮的。樊素善歌,小蛮善舞,“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小蛮腰一词就这么来了。

晚年时,他打发樊素离开,嫁个了好人家。不久,又对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留下了著名的《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话说这白母也不是吃素的,最后撂下一句话,你要是敢不结婚,我就死给你看。

如此以死相逼,小白实在没辙,一听就怂了,我结。

白居易虽然一万个不愿意,几天后还是娶了杨大小姐,同僚杨如士的妹妹。老妈终究还是赢了,这也是封建礼法的胜利。

夜深人静,他对初恋仍是一片痴情,望眼欲穿苦不得,徒增肝肠寸断也。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世间万般情,唯有相思苦……

07

做了新郎官后的白居易,职务上也升迁为左拾遗,正八品。

杜甫当年就是左拾遗,这是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的谏官。小白一上任,他就表现出高度的职业精神。

本着有阙必规,有违必谏的原则。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

为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他频频上书,对各种社会沉珂左右开弓,毫不留情地猛烈抨击,杀伤力达到十万点。

这期间,他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的讽喻诗,效果显著。

《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轻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他大声疾呼,诗歌是为君、为臣、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就是“新乐府派”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些饱蘸同情的诗作,字字泣血。一边是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一边是老百姓饱受疾苦的世间万象。

这下不仅权贵们勃然变色,皇帝老二也气得咬牙切齿:

白居易你这小子,是朕提拔了你,现在竟然对朕如此无礼,就不要怪我手下无情。

作为谏官,天下并没有几人有魏征那样的好运,能够遇上千古名君李世民。魏征可以随便提意见,唐太宗不仅不生气,反而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白居易如此作为,按照剧情套路已是大祸不远了,但半途而废,也不是他的性格。

08

白母在忙完儿子的终身大事后,了无牵挂地去了,白居易回家守孝三年。

期满后,他回京升迁为太子左赞善大夫,正五品。虽然升了职,老白却不高兴,这是个没啥实权的闲职。明升暗降,钱多事少离家近,按理说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老白却不这么想:

我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职场精英,拿这个糊弄我,可没这么容易。不过我也不稀罕,大爷想做事,没有人能拦得住。

次年夏天,朝廷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主张武力平藩的铁血宰相武元衡在上朝路上遇刺身亡,身首异处。堂堂一国宰相被刺客暗杀,举朝震惊。

当众人还处在惶恐之际,我们的白大人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站出来说,要极力缉拿凶手,以雪国耻。

前面提到,这时老白已成了不少人的肉中刺、眼中钉。因此他不说还好,一闹腾就彻底激怒了朝中权贵。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于是政敌们就造谣说,白母是看花坠井而亡,而白居易居然在母丧期间写过赏花诗和新井诗,如此不遵孝道,简直大逆不道!

在那个以忠孝治国的社会,对老不孝就是对君不忠。被扣上这顶屎盆子,任你口吐莲花也只能百口莫辩,白居易就此被贬为江州司马。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除是非心。

遭此一役,老白性情大变,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诗歌风格的分水岭。

此后,白居易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的生活。他似乎看开了,也看淡了,诗风由讽喻诗转向闲适诗。

09

江州即现在九江,这里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对浔阳江,东邻鄱阳湖,南靠庐山,这可是个上好的风水宝地。

就在来的途中,老白夫妇不期而遇湘灵父女,这一年他44岁,她40岁。两人不禁抱头痛哭。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湘灵至今未嫁,按理说老妈不在,白居易完全可以把湘灵纳为小妾,但他只字未提这事,让人费解。

一切都是天意弄人,天意弄人!既来之,则安之,他来到这个风景优美的对方,心境渐渐变得好起来。

这年初夏,老白邀请十多个朋友一起游览庐山的大林寺,有感于匡庐第一美景,赋诗一首《大林寺桃花》,以作纪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没有解不开的结,当你换一种心境对待时,一切都将豁然开朗。

在这里,空闲之余老白就拉上一帮狐朋狗友泛舟鄱阳湖,或攀登庐山,或漫步浔阳江畔,过得快意逍遥。

而他的文学最高成就奖,也是在这里完成的,说起来还要感谢那些排挤他的小人们。

第二年秋天,某个深夜,老白来到浔阳江头送客,瑟瑟秋风中芦苇丛在不停摇曳。暗自伤神时,远处传来一阵美妙的琵琶声,原来是熟悉的京都乐曲,熟通音律的老白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循声而去。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和琵琶女一阵诉说,讲起昔日往事,而今漂泊不定,前途一片茫然。老白不由得想起自己的遭遇,离开京师已经两年,虽然想得开,但这毕竟是降职,心中无限感伤…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们虽身世不同,但命运却极为相似,流落在这异乡之地,飘零之情油然而生。

《琵琶行》一出,和之前的《长恨歌》堪称大唐乐府诗的双子星座,放眼神州大地,也当天下独步,唯有白乐天一人而已。

这样的神作,一首即可名垂青史,而老白却独中两元,自此奠定了大唐第一自媒体地位,无人能撼动。

10

江州任满后,老白有感于如今的朝廷昏聩,政治相互倾轧,他并不想留在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于是请求外放到地方,为民办点实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老白运气极好,来到有天堂美誉之称的苏州和杭州任刺史。

先到杭州,疏浚西湖,修筑堤坝,缓解农田灌溉,疏浚六井,解决百姓饮水问题。

在这人间幽境,老白诗兴大发,一首《钱塘湖春行》把西湖的美描写地淋漓尽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在苏州,作为一名地方官,白居易主持修筑了道路,整治了交通,便利了市民们的出行生活。

作为文人墨客,游山玩水那是少不了的消遣。姑苏城外的天平山,是他经常跑去读书之地,留下了《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他因病辞任北上之时,当地老百姓纷纷悲啼,有诗云:“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多年后,当他身居洛阳,却是非常怀念在苏杭的这段羁旅岁月,江南的旖旎风光让他流连忘返,于是作了三首小词《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今天,不知多少人读到这优美的诗篇,勾起了对江南的心驰神往?

11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据说湘灵已遁入空门,以践终身非他不嫁的承诺。但她不愿老白看到自己色衰年老的样子,于是给他留了一封信,大意是:

有赖父母的理解支持,我才能坚守终身非你不嫁的承诺;父母去世后,兄弟们也很理解我,我得以继续留在佛寺中。如今家境还好,温饱无忧,三十年来,我诵经念佛早已习惯。红尘往事已了,你也不要再来找我了。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

白居易终是心有不甘,盘桓数日,他写了一首诗给湘灵: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湘灵看了后淡然一笑,让弟弟传话:既然梦中已见,就是话别了——那就极乐世界再见吧!

或许湘灵是想让老白一世相思,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老白始终没有娶湘灵,有人说后来老白在官场待久了,已经没有往日的纯真之情。或许吧,亦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自此,他们从11岁相识,历经51年的悲欢离合,终究是相爱不能相守,湘灵似乎要他永远记住她15岁的样子吧。

缘分总是阴差阳错,人生总是造化弄人,希望天下有情人在天作比翼鸟,在地为连理枝,而不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2

经历了早年的磨难,中年的忙碌,晚年的白居易官运亨通,一路顺遂。宦海沉浮多年,让他清醒地认识到朝堂的波诡云谲,尔虞我诈。

虽然皇帝三番五次要把他调入京师,最后任命为太自傅,但他却选择远避朝堂的洛阳归隐。

他对郊外的香山寺情有独钟,白天常常带着美酒和书籍来到寺中,结交僧友,并自号“香山居士”,希望死后葬在这里。

此外,在香山期间,他还把自己一生的作品编订为十卷,名为《白氏洛中集》。

831年,好基友元稹在武昌病逝,白居易痛不欲生,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

呜呼微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特别最后一句,就是现在版的“你死了,我也不活了”,可见两人交情之深。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感情,似乎超越了性别,互相唱和之作多达180首。千古第一好基友,当然要属于白居易与元稹了。

一次,元稹出使到东川,白居易与好友李建同游慈恩寺,席间想念元稹,就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时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后来,两人先后被贬,于是他们经常联络,互相鼓励和慰藉。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在元稹离世九年后,老白夜里梦见当年和好友一起同游的场景,这份知己之情令人感怀。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细品这首《梦微之》,堪称最佳注解。

13

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去世,享年75岁,生前交代儿子让李商隐为自己撰写墓志铭。

白居易被后世尊称为“诗魔”,他和李白、杜甫为唐代三大诗人。

在日本,他是神一般的存在,日本人奉其为“诗神”,影响力可比李白杜甫大多了。

嵯峨天皇把《白氏文集》当成宝贝,压在枕头底下天天看。醍醐天皇也把白居易当偶像,曾说:"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

在白居易的墓碑上,用中文和日文刻着这样一段话:

白居易,千古大家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唐,父亲,生活,文化,李白,杜甫,王质,白居易,一生,作品,八卦爆料,湘灵,大唐,杜甫,白居易,长恨歌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唐,父亲,生活,文化,李白,杜甫,王质,白居易,一生,作品,八卦爆料,湘灵,大唐,杜甫,白居易,长恨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唐,父亲,生活,文化,李白,杜甫,王质,白居易,一生,作品,八卦爆料,湘灵,大唐,杜甫,白居易,长恨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