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诗的时代,无论是初唐晚唐还是盛唐,唐朝的诗歌十分繁荣,这跟统治者开明的政策及唐朝发达的经济分不开。但是时间到了宋代,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版图变小,政局混乱动荡战争不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这些,反映在意识形态和文学上,讲究对仗的和字数上有限的诗歌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新的文学题材开始兴起,那就是词。
关于宋代的词人,我们知道主要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豪放派,另外一派就是婉约派。这两派的诗词相信大家在上学的时候学过不少,苏轼、辛弃疾,柳咏,他们的作品或许至今还能背上几句。在众多的词人中,有一位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她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才女,她的词也尽显婉约和柔情,透过文字仿佛能瞥见她本人的温婉,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朝廷的高官,而且还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文学造诣极高,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为正经的大家闺秀。她从小生活安逸舒适,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在文学上的天赋早早就表现了出来。那个时候,正是理学开始发展和兴盛的时期,在儒家理学的观念里,女子的地位应当是低下的,而李清照作为一个女子,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实在是太不一般。
还是懵懂的少女时,她就写出了震动整个京城的《如梦令》,引得时人大为追捧,作令人叫绝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品谈古今政治兴衰,叫人刮目相看。李清照人生的前半阶段,生活得较为平静闲适,这在她的诗词中有所反映。18岁那年,她嫁给了比自己年长3岁的赵明诚,赵明诚也出生于官宦之家,本人也才情俱佳,应该说两人十分般配。婚后,二人生活过得朴实却又充满情趣,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的追求,或拨墨弄文,或搜集古玩金石,过得好不惬意,似一对神仙眷侣。
赵明诚走上仕途后,到外地当官,两人暂别,李清照更是将浓烈的思想融入文字,写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千古名句。可是时代捉弄人,人们的命运也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北宋的掌舵人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连同王公大臣后妃一起被掳北上,同年五月,康王赵构继位,重建政权,是为南宋。
但此时的政局仍然岌岌可危,赵明诚正担任江宁(今南京)知府,北方形势更加严峻,李清照只好南下来到江宁。1129年,终于,江宁府也受到了金军的侵扰,战事开启,作为知府的赵明诚竟表现得十分懦弱,他不但没有筹划抵抗事宜,反而回家收拾金银细软拉着老婆李清照的手一路逃窜。宋朝的士大夫们尤其重视节气和声誉,丈夫在国家危难关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气魄反而还窝囊得不像话,李清照的心里既感悲哀又觉愤怒。
当他们跑到了乌江,她的这种感情就更加强烈,因为这里是项羽自刎的地方,想当初,项羽就算死也不肯辱没正气,而如今身边的这个男儿是如此地贪生怕死。悲愤交织,恨夫不成钢,李清照停下脚步,在纸上挥洒如下几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为《夏日绝句》。这首诗她一改往日的柔情,可能是她这一生中最霸气的一首诗了,将心中的爱国情怀喷洒而出,死又如何?苟且地活着才是耻辱。
娇弱女子尚知何为忠君爱国,知何为气节,何况堂堂七尺男儿,赵明诚看了此诗后一定无地自容到了极点,同年八月,他因为途中感疾,卒于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