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史上最“猖狂”盗墓贼,唐朝18座墓他盗空17座,只剩一座没挖成

史上最“猖狂”盗墓贼,唐朝18座墓他盗空17座,只剩一座没挖成

秦汉以来,古人流行厚葬,“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广为流行,一些世家大族和文人雅士凡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者,皆在生前就开始为死后的陵墓作准备,或将生前的生活器物带入墓中,或将收藏的珍贵文玩珠宝一并带走。然而,既然墓中有宝贝,社会上也就不乏一批狂热的“寻宝者”,他们以挖墓掘别人的坟墓为职业,这些人就是臭名昭著的“盗墓贼”。

在任何时代,盗墓都是非法的职业,历代又多有法律多禁止,所以盗墓活动一般都会是偷偷摸摸进行的,而且挖掘时间也不会太长,以防为外人所知。但历史上却也有这样一批盗墓贼,他们在光天化日下掘墓,还唯恐他人不知道,我们今天就要介绍到这样一个“狂匪”,整个唐朝18座陵墓,他一人就盗掘了17座,独剩下一座没有动手了。

此人姓温名韬,五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韬,本意韬略、宽容,但这人可以说本性恶劣极了,他从小为非作歹,少年时落为草寇,以劫掠为生,打家劫舍习以为常。

后来温韬走了“狗屎运”被歧王李茂贞收为义子,改名李彦韬并且成为镇守级别的地方行政官员,但他的品行却一点也没转变,两易其主是典型的“墙头草”。侍奉过朱温,转而又在李存勖灭梁称霸后厚颜依附,最终博得个耀州节度使的高职。

节度使跟军阀实无差异,根据《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温韬在担任耀州节度使的七年间,明目张胆地将辖区内18座唐朝皇陵中的17座盗掘,搜刮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最为典型的是他对唐太宗昭陵的盗掘,《唐会要·陵议》中有记言:太宗昭陵位于咸阳城西北九嵕山,陵墓道内用三千块大石堆砌,每块大石重约两吨,石与石之间相互铆接,非常的坚固结实。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如同碉堡的皇陵,还是在一场大雨过后被温盗匪找到了墓道,据说他进入墓穴后,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墓里的陪葬文物运输完毕。令人感到痛惜的是,温韬是个典型的“莽夫”,他只对金银珠宝感兴趣,于是这些墓中陪葬的一大批珍贵书画艺术品就遭了殃。他才不懂什么书画欣赏,而是看上了装裱书画艺术品的丝绸,为了块绸布,温韬将很多书画艺术品撕毁遗弃。这其中就包括太宗视如珍宝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盗得宝物后,温匪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还将它们逐一登记,编成目录,出版成书。难得做坏事也如此坦坦荡荡。

但挖了一辈子的墓,也有令温韬遗憾的事,那就是有座墓他始终未能得逞,即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乾陵里有多少珍宝?传言武则天死后,将那年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入葬,又中宗李显复位后,也将宫廷珍宝的三分之一埋了进去。如此,里面的金银珍宝可能几百吨都不止,不止温韬,历史上许多盗墓贼都十分垂涎。

但温韬最终还是没有啃下来,他“光临”乾陵不得而返,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此墓挖掘的难度实在太大,想当年唐末黄巢40万大军把梁山挖了个底朝天都将它无可奈何,温韬极有可能也是啃不下来的。

另外,《新五代史》中记载道“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说的是当温韬带着一队人马开挖时,天空突然狂风骤雨,但人马刚刚下山后,天空又立刻转为睛天。一连三天,都是如此。这温韬虽然胆子肥,但接连的异象还是让他后怕,如此,也只得作罢了。

温韬其人恶,所谓“恶人常有恶报”,这句话终在他身上应验。同光四年(926年),“兴教门之变”中李存勖身死,其子明宗李嗣源即位,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为数不得明君,他明辨是非,严惩贪官污吏。明宗一上台,温韬的好日子便到了尽头,公元928年,明宗皇帝拿他祭旗,一生横行霸道臭名昭著的坏温韬遭灭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温名韬,皇陵,唐太宗,唐朝,典型,艺术品,书画,陵墓,珍宝,盗掘,观点评论,李存勖,李嗣源,盗墓贼,温韬,珍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温名韬,皇陵,唐太宗,唐朝,典型,艺术品,书画,陵墓,珍宝,盗掘,观点评论,李存勖,李嗣源,盗墓贼,温韬,珍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温名韬,皇陵,唐太宗,唐朝,典型,艺术品,书画,陵墓,珍宝,盗掘,观点评论,李存勖,李嗣源,盗墓贼,温韬,珍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