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总说我们中国人不信宗教,是没有信仰的人,其实大错特错,我们不信宗教并不代表没有信仰,我们的信仰就是祖宗,是宗族,是留下的祖训。特有的家族文化让中华民族传承千年而不断,并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家族势力在历史上各个朝代层出不穷,凡是大户之家都会修有家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统,家里有钱,有地位了,要修一个家谱,将自己的出身、先世都要写得清清楚楚。目的是为了联络宗族,联络亲情,联络感情、壮大自己的家族势力。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修家谱,大臣说要给他找一个很有光彩的祖先。这个祖先,找来找去,最终找到宋朝的朱熹。朱熹又有学问,又做过大官,很有面子。朱元璋却说不用,我就是我,我们家很穷,我就说实话,之后他就写了《御制皇陵碑》。
“御制”的意思就是由皇帝亲自撰写。《御制皇陵碑》写得很清楚,他不用儒臣替他描述和夸耀。他的皇陵碑开始是这样写的:“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事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这句话意思说,我经常拿着镜子,看看自己什么模样,只见头发已经白了,面目也老了,这时候我就想起来往事的艰辛。可是,以前给皇帝写的传记、碑文,都是儒臣们经过修饰的、美化的文字,我不用,用这些文字不足以为子孙后世之戒。你们不知道我们是怎么从贫穷过来的,怎么样教训子孙?这些粉饰的文字是不行的。我要把我出身贫寒,艰苦的生活原原本本告诉后世。
朱元璋做皇帝了,没有必要隐瞒什么,他手中有权力,他有这个自信心,所以在这方面显得心胸很开阔。他不会因为他的贫穷怕别人不服他。事实上是心虚的人,才会十分在乎面子。他接着说:“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我父亲居住在凤阳,干种地为生,种地很艰辛,早上晚上都觉得没着没落的,生活很苦。
朱元璋小时候家中很穷,穷到他17岁的时候,天灾流行,他的父亲、母亲、哥哥相继去世,但是太穷了都没有地方埋,地是租种的,所以找到田主想要埋葬亲人,结果田主将他训斥一顿,坚决不让。后来是田主的哥哥发了善心,给了一块地方,就草草的埋下了。
但是,在传说当中可不是这样。传说他的父亲死了以后,他的哥哥,大哥也死了,他跟他的二哥一块儿抬着父母的灵柩往山里头走,打算埋到山里,突然绳子断了,雷电大作,他们去躲雨,回来一看,那个尸体陷到地里去了,然后涌起一掊土就埋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他们在盱眙的时候,他爷爷的那一辈。他爷爷有一次在那儿坐着,看见两个道士走过,其中一个道士说,这个地方可是好地方啊,说谁要在这个地方埋了,他们家后来就会发达,可能就会出皇帝。另一个道士问为什么?这个地方地暖,你不信,拿一个干柳枝,往这儿一插,干树枝就能活。正好他的爷爷听见了,没言声。后来这两个人插了个树枝就走了。他爷爷等了十天后一看,干树枝真的发芽了,这不得了啊,这不能让他们知道,他就把这个树枝拔了,又插了一个干的。后来这两个人回来了,发现怎么树枝没活,不可能啊。就问他爷爷,这下,他爷爷瞒不住了,说是活了,不过我给它拔了,换了一个干的。道士说你真是多事,你拔了就把地气泄了,将来你们老大这一支子就发不了了,二支子发了,这就是后话了。
传说就是传说,都是世人讨好皇帝,美化皇帝用的,朱元璋可从来没说过这些话。哪怕是修家谱这么重要的事情,朱元璋也追求实事求是,一个从泥土里爬上龙椅的人,什么面子,脸面都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让后人知道自己吃过的苦,让子孙珍惜这份事业,所以坚决不让大臣修饰他的族谱,就用自己的话把事实写出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