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新城公主突然病逝,唐高宗怒斩驸马,却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

新城公主突然病逝,唐高宗怒斩驸马,却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

公元663年二月,唐高宗在位期间,他的妹妹新城公主骤然离世。唐高宗素来与新城公主亲密,对这位同母妹妹疼爱有加,突然传来噩耗,令他悲痛欲绝,甚至到了“废朝不举”的地步。

唐高宗愤怒之下,将驸马韦正矩斩首泄愤。最令人意外的是,唐高宗为妹妹办理身后事时,竟然下令,葬礼按照皇后的标准来办,他为何要这么做?

“其葬事宜依后礼”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

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迎来了他们最小的女儿。虽然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普遍不高,但这个小女儿却是个例外。她出生在帝王家,不仅没有因为女子身份遭到歧视,反而深得李世民和几个哥哥的宠爱。

长孙皇后离世的那一年,李世民痛不欲生,将他对长孙皇后的爱,全部转移到了当时只有两岁的小女儿身上。

她年仅8岁时,就被李世民越矩封为衡山郡公主。衡山郡公主本来就是公主的身份,得公主封号并不奇怪。令人惊讶的是,李世民竟然给她封了个“衡山郡”的封号。

彼时,唐朝虽然对那些封建礼教制度不是特别在意,但为了统治稳定,李渊和李世民也并未做出过公然违反礼教制度的事来。但这一次,李世民为了小女儿算是打破了一项成规。

根据《唐六典》记载,“名山”是明确不允许作为封号的一项。而衡山乃五岳之一,是典型的“名山”,李世民却将衡山所在的衡山郡作为封号,给了自己心爱的小女儿。由此可见,他对衡山郡公主的宠爱程度,要远超其他公主。

“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唐六典》

如果说“衡山郡公主”的封号只是一个标榜皇恩的“虚名”,那么,李世民在给衡山郡公主特殊封号的同时,又赐给她“实封”(所谓实封,指的是可以支配其所得封户的租税,若是只有封号,没有加实封,就只是一个虚衔而已),这便是真真正正的“实惠”了。

因此,衡山郡公主再开唐朝先例,在年仅8岁那一年,就得到衡山郡为汤沐邑,提前多年就拥有了其他公主要出嫁后才能获得的“食邑”。

新城公主墓出土以后,在她的墓志铭上记载了这样四个字:“汤沐増赋”。这意味着,衡山郡公主8岁那年不仅加了实封,而且还增加了实封,她的“食邑”标准非常高,即便是出嫁的公主也望尘莫及。

试想,一个年仅8岁的女娃,不仅获得特殊的荣誉称号,还得到了大量的财富。李世民对她的恩宠足以令同时期所有的公主羡慕,再加上同母哥哥们对她的喜爱,真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女了。

公主的命运也并不顺遂

衡山郡公主8岁那一年,就几乎得到了人生所需要的一切物质需求。但她此后的命运却并不顺遂,似乎应验了月满则亏的规律,她此后的婚姻生活可谓是一塌糊涂,即便身后有两代帝王为她做主,依然落得个悲凉的结局。

公元643年,唐朝重臣魏征病危,李世民心急如焚,不仅派中郎将日夜守在魏征家,还赏赐了无数的药物和膳食。那段时期,在皇宫和魏征府邸之间往来的宦官和使臣几乎就没断过。为了救治魏征,李世民几乎将他能拿出来的物资和有名的御医全都派到魏征府上。

但皇权虽高,却也难逃生老病死,魏征最终还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终前,他与闻讯赶来的李世民见了最后一面。君臣情深,李世民见到最后吊着一口气的魏征,也不禁为之动容,问了他一句:“是否还有未尽之心愿?”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魏征当时回了这样一句话,让李世民大为感动。魏征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这是《左传》中的一句名言,表达的是一种忧国忘家的意思。

听到魏征临终前还一心只想着国家,李世民备受感动,一心想在魏征死前给他一个让他宽慰的恩赐。最终,李世民指着衡山郡公主对魏征说,“看看你的儿媳吧。”衡山郡公主乃李世民掌上明珠,能娶衡山郡公主为妻,实乃天大的恩赐,魏征自然知道这恩赐有多重。

但笔者以为,李世民此举颇有冲动之嫌,因为当时的衡山郡公主年纪还小,距离结婚的年龄还早。而且,魏征的儿子魏叔玉比她整整大了十几岁,这样的许婚明显与李世民此前对她的宠爱不匹配。

但皇帝岂能戏言,这桩婚事就此算是定了下来,只不过,后来魏征举荐的侯君集和杜正伦深陷谋反重罪之中,令李世民迁怒于魏征,所以他取消了这桩婚事。

经过这次风波以后,李世民再次为衡山郡公主甄选驸马时格外挑剔,最终选定了长孙皇后叔父的儿子长孙诠。

此前,长孙家族就已经多次与李家联姻,不算衡山郡公主在内,已经有数位公主嫁于长孙家。此次李世民选的长孙诠,为人敦厚善良,积极上进,是一个极佳的人选。

遗憾的是,李世民在衡山郡公主大婚之前驾崩,没能亲眼看到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人。随着李世民的死,衡山郡公主的婚期也随之延后,直到守丧期满,这才得以举办婚礼。李世民虽然死了,但继位的是同样爱她的哥哥李治,在李治的操办下,衡山郡公主的婚礼风光无限。

为了庆祝衡山郡公主大婚,唐高宗李治改封她为新城长公主,并再次给她增加五千户食邑,以示恩宠。

在新城公主的墓志铭中,记着关于这段婚姻的八个字:“调谐琴瑟,韵偃笙簧”,足可证实这段婚姻的美满。可惜好景不长,长孙家遭逢巨难,长孙诠受到牵连,被流放至巂州。在狱中,长孙诠宁死不肯蒙受冤屈,大喊:“身可杀,辞不可枉!”最后被害死在狱中。

新城公主将长孙诠的死,怪罪到哥哥李治头上,以整日不梳洗打扮的消极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然而,逝者已矣,无论她如何痛苦,死去的长孙诠也永远地离开了她。幸福的婚姻生活,也就此戛然而止。

虽然唐高宗李治又让她改嫁给韦正矩,但新城公主却始终对长孙诠念念不忘,导致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由于新城公主无法对哥哥李治大发脾气,就经常对韦正矩发脾气。因此,甚至传出了韦正矩对新城公主实施家暴的荒谬说法。

新城公主改嫁韦正矩不久后,年纪轻轻就突然离世,这与她痛失丈夫长孙诠有很大关系,这件事成为她余生的一个心结。

唐高宗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的原因

唐高宗李治突然听到妹妹病逝的消息,一时间无法接受事实,竟然误信了传言,认为妹妹之死与韦正矩实施家暴有关,竟然在暴怒之下,下令将韦正矩给处死了。

“俄而主暴薨,高宗诏三司杂治,正矩不能辩,伏诛。”——《新唐书》

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将妹妹新城公主以皇后的礼仪下葬,除了表达他对妹妹的宠爱以外,其实也夹杂了他对妹妹的愧疚。若是当初他能网开一面饶过长孙诠,新城公主必然不会患上心病,最终导致早逝。

等唐高宗李治冷静下来以后,也调查清楚了妹妹早逝并非因为韦正矩对她实施家暴。事后虽然没有特意说明此事,但从唐高宗李治下令将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之举来看,韦正矩显然是被冤枉了。

新城公主虽然一生富贵,同时得到了父亲和哥哥两代帝王的宠爱,却因为婚事不顺遂,痛失深爱自己的丈夫,留下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落得个抑郁而终的悲凉结局。

参考资料:《新唐书》、《唐六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衡山,魏征,新城,李世民,公主,女儿,哥哥,妹妹,唐高宗,封号,观点评论,魏征,李世民,衡山郡,韦正矩,唐高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衡山,魏征,新城,李世民,公主,女儿,哥哥,妹妹,唐高宗,封号,观点评论,魏征,李世民,衡山郡,韦正矩,唐高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衡山,魏征,新城,李世民,公主,女儿,哥哥,妹妹,唐高宗,封号,观点评论,魏征,李世民,衡山郡,韦正矩,唐高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