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民间小俗事,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唐肃宗与父亲李隆基这两父子之间的亲情为什么会变得如何淡薄,甚至虚情假意的应付。
从古至今都说“自古无情最是帝皇家”唐肃宗李亨趁着安史之乱抢先一步越过玄宗登基为帝,并尊父为太上皇。自此以后并未给过父亲好脸色看,这背后又隐藏了李亨对父亲多大的恨意呢?
首先李亨并不是玄宗的嫡长子,一开始也不是太子。据记载长子早逝被追封的成为了太子,这暂且不说;次子李瑛则是开元三年时被李隆基钦定为了太子。
太子瑛,始王真定,进王郢。开元三年,立为皇太子。—《新唐书·卷九十五》
太子李瑛经常对玄宗宠幸惠妃不宠幸自己的母妃很是不满,经常噼里啪啦的大嘴巴,不检点自己,拉着几个兄弟就说起了武惠妃和玄宗的坏话,以至于玄宗对太子颇多不满。
而武惠妃怕李瑛在做皇帝后对她进行打击报复,所以决定构陷太子与其党羽的谋反罪,第一次煽风点火时被贤相张九龄阻止了。
没多久张九龄病逝后,武惠妃与女婿即刻派人向三位皇子假传诏令“宫中有贼,请介入。”李瑛一听这还得了,家都快没了,赶紧联合几位兄弟带兵进宫。杨洄这边又向李隆基告知“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
李隆基一看几个儿子真的带兵进宫了,气得不行,命人全部抓起来收押,令宰相李林甫审理此案,这可算是撞枪口上了,李林甫正是此次案件与武惠妃等人合作参与构陷的主谋之一,在李林甫的煽风点火下,决定将李瑛并两位皇子一同赐死。
二十五年四月,【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常构异谋。】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林甫曰:"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于宫中,并废为庶人,锈配流,俄赐死于城东驿。—《旧唐书》
而这些事情的源头说白了还是李世民惹的祸,弑兄逼父给后代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唐朝的皇帝都非常忌惮权力被皇子夺走,而李隆基这人又比较贪恋权势,掌控欲也非常强,宁愿把权力分给外人也绝不会留一丁点给自己人,为什么?权力在外人手里造反还可以镇压肃清,可要是让自己儿子逼了宫,那想找地方说理都没地说去。
因太子位空缺,李亨幸运地成为了太子。可是虽是太子,却没有治理国家的权力,这可引起了李亨的不满,毕竟作为储君,本身也是一种政治力量,玄宗反而是把治理的权力交付给了宰相李林甫,父亲这种行为明显是在提防自己。
李亨不得权势,而玄宗又把权力治理的权力交于宰相等人,那太子和宰相的之间势必会显现矛盾。果然,李林甫等人因为过度贪腐,而李亨又英明神武,李林甫害怕李亨登基后打击报复,数次利用政治问题向太子针锋相对。
而李亨虽因这些对父亲不满,可也没说到心存恨意的份上,真正让李亨从心底愤恨父亲的是后面发生的一件事。
奸相李林甫为了独揽朝政,打击太子势力,全力支持官员诬告王忠嗣企图帮助太子谋位。
王忠嗣与李亨情同手足,从小就因父为国捐躯被玄宗收为,在宫里和李亨一起长大。王忠嗣不仅忠心耿耿更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帅才,他担任节度使期间,在塞外作战,经常以少胜多。是唐朝著名的名将,更是一个活生生的“霍去病”
可玄宗在李林甫等人的诬告下,又恰好遇上王忠嗣宁愿放弃当将军也不愿意接受强攻石堡城的命令,便联想到王忠嗣能够控制唐朝西北重镇,拥有大量精兵,害怕他与李亨勾结,扶持他上位,便立即将王忠嗣从边关召回京师命三司审理此案,在狱中受尽拷打,幸得众多部下以官职担保,玄宗气消,才得于释放,但王忠嗣也被贬为了汉阳太守,第二年便暴毙了。
"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旧唐书一百三十卷》
李亨因为此事非常痛苦,朋友因为与自己的关系被父亲怀疑,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让李亨对父亲无比怨恨,以至于30多岁就早早地病发斑白了。他不敢在父亲的面前表现出自己痛失好友的伤心,毕竟先前被杀的几位哥哥就是典型,这也就是为什么李亨在登基之后对父亲如此刻薄,实则是其咎由自取。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