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期间,蒋华良带领研究团队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表达了SARS重要蛋白,标记了一条可能的SARS感染途径,获得了一批有效的SARS病毒化合物。不仅研究化学,江苏武进人蒋华良对“吃”也很有一套。红烧肉、江南爆鱼、常州肉丸、古镇蹄髈……蒋华良都会详细地附上做法。
蒋华良。
2022年12月23日15时54分,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蒋华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蒋华良,1965年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2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担任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2013年至201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华良主要从事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等奖项。他系统发展了药物作用的靶标发现和药物设计理论计算的新方法,被国际同行高度重视和应用,推动我国该领域研究水平进入国际前沿,同时发展了能预测化合物药效的理论计算方法,解决了药物设计领域的重大难题,并针对多种重要靶标,发现了数十个新结构类型的先导化合物。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完全不敢相信,我们没有一个朋友相信他真的走了,听说华良兄昨天上午还在家里开线上会。”微芯生物总裁鲁先平称。他在22年前回到中国创业时,就认识了当时还是教授的蒋华良。“华良兄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在20多年前就提出了很多和药物研发相关的、开放性、前瞻性的策略,这在当时的意义非常大,而且他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首先考虑的永远是国家和科学的利益,是个真正的科学家。”鲁先平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说。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援引一位12月23日上午和蒋华良院士开会的业内人士的话称,“昨天(23日)上午9点到11点,我们还和蒋院士一起开会,是一个新冠口服药的讨论会,当时蒋院士的精神状态还很好。”该业内人士还说,“据我们了解,蒋院士并没有感染新冠,而是突发心脏疾病。”
蒋华良曾在自述文章《国之所需 吾志所向》中表示:“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是一个从个人奋斗为目标发展成以研究所和国家发展为目标的经历。‘国之所需,吾志所向’是矗立于心的科学信念,我将更加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终身。”
原本志不在化学
1965年,蒋华良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农村,在“文革”期间读完小学,他在自述中称,“当时的教育事业基本停顿,除了一些浅显的语文和算术以外,基本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父辈们整日艰辛劳作,却无法保障全家衣食的情形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儿时的我非常向往城市生活,梦想着哪天能离开农村,转成居民户口,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解决温饱问题。”
1977年高考恢复,正在读初中的蒋华良看到了离开农村的希望,加之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蒋华良一刻未停地投入到了学习。初中便自学完了高中数学课程,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武进县重点中学——湖塘桥中学(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前身);因病休学一年,期间自学了高等数学。当时的大学录取率仅3%左右,蒋良华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刻苦努力的精神,于1983年,考取了南京大学化学系。
事实上,蒋华良原本填报的是数学、理论物理学专业。但数学老师周亚瑜认为“读化学,将来可以去化工厂,工资待遇好”。出于对这个绩优生的偏爱,他帮蒋华良更改了志愿。
多年后,蒋华良感慨地说:“这反而成就了我更宽广的知识基础,毕业后先去了华东师范大学攻读量子化学硕士,再到上海药物所从事药物设计,我喜欢跨界做科研的感觉。”
毕业后蒋华良进入江苏省常州化工研究所工作。并在工作期间不断探索着自身发展方向。因一直对数学和物理感兴趣,又是学化学出身,加之当年理论化学是化学的热门学科,1989年,蒋华良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攻读量子化学硕士学位。1990年,蒋华良在山东省济南市参加第三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时,遇见了著名药物化学家嵇汝运院士,并听了陈凯先院士关于药物设计的大会报告,“突然之间有了终身奋斗的目标:将自己所学到的有机化学和理论化学知识用于药物研究。”
1992年,蒋华良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嵇汝运院士和陈凯先院士,进行药物设计方法发展和应用研究。他曾多次提到,嵇汝运院士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蒋华良在《一些与嵇先生相处的零星回忆》一文中说:“自1992年至2010年,我在嵇先生身边学习工作18个年头,亲历了嵇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在认识嵇先生前,报考吉林大学唐敖庆先生的研究生一直是我大学时的志向。自从见到嵇先生后,对嵇先生的为人以及他从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我产生了新的想法——哪一天跟嵇先生读研究生就好了,有机化学和量子化学都能用上。”博士学习期间,在嵇汝运和陈凯先的指导下,蒋华良完成了3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药理学报》、《中国化学(英文版)》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JMC)》,当时还少有中国学者能在JMC杂志上发表论文。
1995年,蒋华良陪同嵇汝运出访新加坡,嵇汝运称:“小蒋,你的数理基础较好,今后应注重数理知识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回国后,蒋华良系统地学习了国外药理学教材和相关文献,最后形成了《物理化学在药理学中的应用》书稿,编入了由丁健院士主编的《高等药理学》研究生教材。
2003年“非典”期间,蒋华良带领研究团队全面投入到寻找抗SAKS药物的研究中。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表达了SARS重要蛋白,标记了一条可能的SARS感染途径,获得了一批有效的SAKS病毒化合物。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研究小组以“重要药理作用的靶标动力学行为与功能关系研究及其药物设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7年,蒋华良与现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主委吴蓓丽等人合作,首次测了GCGR全氏蛋白的三维结构,并揭示了该受体不同结构域对其活化的调控机制。这项成果为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2020年,蒋华良与饶子和院士合作,进行抗新冠肺炎药物研发攻关。2020年1月26日,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抗2019-nCoV冠状病毒感染联合应急攻关团队宣布:联合课题组已测定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高分率晶体结构。蒋华良则于同年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而蒋华良自己最满意的论文则是2013年,他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李洪林博士合作的,题为《Free energy landscape for the binding process of Huperzine A to acetylcholinesterase》的文章。该文章提出了配体-受体结合自由能全景图(binding free energy landscape)构建方法。应用该方法,研究人员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精确的药物-受体结合自由能全景图----抗阿尔茨海默病天然药物石杉碱甲(HupA)和乙酰胆碱酯酶 (AChE)相互结合的自由能全景图,同时该方法能详细地给出药物与受体结合和解离的具体轨迹和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可据此提出新的药物设计策略。
不仅教化学,也教做红烧肉
2013年起,蒋华良担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期间积极谋划和推动研究所跨越发展,推动建设了上海张江药物实验室、苏州创新研究院、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机构。
在人才管理方面,蒋华良提出改进科研管理,实行分类评价。按照“以疾病为中心、领域首席科学家领衔、多学科协同”的大团队科研活动组织模式进行新药创制,并进行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结构调整。在人员评定方面,瞄准真正的成果产出,重点考察核心任务成效,而非“帽子”、“项目”等资源获取情况。打破“出论文”唯一标准,以“出新药”为目标,对新药研究人员进行考核,将临床批件、新药证书与职称评定挂钩。
2022年,蒋华良在接受民间科学公益组织“未来论坛”的采访时称:“我个人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成就,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年轻人,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了学界翘楚。”
“当时刚回国进入药物所,蒋老师就像启蒙导师一样。在国外读书做研究时只要管好自己的事,但是回国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方面蒋老师给我和我先生赵强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当时毫不犹豫就选择加入了民盟,感觉就像加入了一个大家庭一样。”吴蓓丽说道。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柳红称:“蒋先生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他是站在国家的医药领域很高的高度,为整个医药产业去谋划发展布局,对于科技前沿的一些动态和一些新的发现,他的敏锐性都非常强,能很快找到切入点去展开研究。嵇汝运院士和蒋华良院士对学生特别好,也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加入了民盟。”
蒋华良的学生不仅在课堂,还在厨房。
他曾写过一篇名为《红烧肉中的著名化学反应》的科普文章。他在文中介绍:“做红烧肉时通常要加白糖和料酒(黄酒),一般认为氨基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氨基酸乙酯,这一反应显示了料酒去腥的作用,红烧肉的香味主要也是氨基酸乙酯的功劳。”还向读者介绍了一种不用酱油,而用糖饴(焦糖)上色红烧肉的做法。很多读者对此感兴趣,随后蒋华良将文章增改,加入了自己13岁时向老家糕饼师傅学做炒米糖的经历,以及红烧肉专用焦糖的做法。
除了红烧肉,还有江南爆鱼、常州肉丸、古镇蹄髈……蒋华良都会详细地附上做法。他在文章《吃喝的境界》中说:“我曾在《美食谈》一文中谈及,‘美食家需具备五大要素:会吃、会想、会说、会写、还要会做’,这也仅仅是一种境界,更高的境界是在吃喝之间创造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在穷困潦倒时,还能用简单的食材做出美妙的食物,面对青山绿水,喝酒啖食,吟诗作赋。”
2016年,蒋华良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朵朵花开淡墨香”,科普、随想、见闻都发表其上。在2016年的一篇推文《蒋华良:写于十年前的教师节感言和书法》中,他说道:“我在做学生的时候,我的导师嵇汝运院士说过:与其说‘名师出高徒’,不如说‘名徒出高师’。做了近十年研究生导师,才真正理解了嵇先生这句名言的真谛,这实际上就是韩愈提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此,我也对想成为名师的人提一个要求——让学生做自己不懂的课题,这样教学才能相长,科技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蒋华良院士的五篇毕业典礼致辞:谈情说爱话缘言志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