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明清松锦大战后,当明朝的蓟辽总督洪承畴已经在清朝的都城盛京跪拜于大清皇太极膝前剃发降顺时,明朝的崇祯皇帝却在北京为他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成为了一个历史笑柄。事情是这样的:
清军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占领松山城后,三月初十日,占领锦州城。四月初九日,又攻占塔山城。四月二十二日,再占领杏山城。后来,清军将松山、塔山、杏山三城毁掉。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明军关宁锦防线北段崩溃。最后,清军俘虏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丘民仰等人。五月初五日,总督洪承畴等跪在大清门外,向清朝投降,剃发称臣。
但是,松山的败报传到北京,却说总督洪承畴、巡抚丘民仰殉难,举朝震惊。崇祯帝惊悼不已,设坛赐祭:洪承畴十六坛,丘民仰六坛。按照明朝的礼制,一品官赐祭九坛,十六坛为最高的荣典。对洪承畴的祭奠,是一坛一坛地祭,当祭到第九坛的时候,传来消息,说洪承畴降清了!这对于明朝皇帝、官员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本来崇祯已经下旨,为洪承畴等在北京城外建祠,祠建成后崇祯要亲临祭奠。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建祠、祭奠的活动戛然而止。
有一件档案叫《家主尽节松山奏本》,是洪承畴家人向朝廷德奏报。这份奏报这样记述事情德经过:
八月,因轻战挠溃,(安)臣家主坐困松城,内乏粮糗,外杳求援,杀战马以饲军,马尽而军多饿毙。军士毕感平日恩信,联结忍饥苦守,以死为期,毫无叛志。乃逆将夏成德,见粮断援绝,开门献城。(安)臣家主被执,义不受辱,骂贼不屈。惟西向庭阙叩头,口称“天王圣明,臣力已竭,愿为厉鬼杀贼”等语。奴恨数年战守,经碎体而亡。从来死节之惨,就义之正,未有如(安)臣家主者也。(李光涛《洪承畴背明始末》)
当时洪承畴是否“殉节”,辽东“搪报”互异。始终弄不清真相。但是巡抚丘民仰,城陷死难,“搪报”属实。崇祯帝为丘民仰设坛、建祠,并准备亲自祭奠洪承畴时,听到洪承畴没死的消息,尴尬之下,颜面扫地。
据《清史稿·洪承畴传》记载:
庄烈帝(崇祯)初闻承畴死,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丘民仰并列。庄烈帝将亲临奠,俄问承畴降,乃止。
在长期的围困中,皇太极曾经多次致书于蓟辽总督洪承畴、锦州守将祖大寿,并对多名明朝将领,进行多次劝降。后来,洪承畴被俘之后,皇太极亲自看望和劝降他,对之后洪承畴剃发降清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洪承畴为什么要降清?应该说他是经过反复权衡的,他在与农军军和清军的作战中发现,明朝腐败透顶,农民军成不了气候,而清朝正在崛起,最有希望,再加上皇太极礼贤下士,亲自出面劝降。最终,洪承畴剃发降清了。可笑的是,洪承畴降清,却让崇祯成了历史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