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144期:武庚纪
文/王事情
按原著,商帝国灭亡之后,周武王并未将纣王一系斩草除根——这个潘多拉魔盒自刘邦打开、到刘裕成为定律——反而将纣王之子武庚封在朝歌,令世守本土,以存商祀。后武王回到西岐封列国诸侯,将弟弟姬叔鲜封于管(今河南郑州),又称管叔;姬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又称蔡叔。两人的主要任务是“监武庚”。
以上基本符合史实,《史记·周本纪》有“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禄父即武庚,可以两相参照。以后《封神》完结,按第100回的说法是“武王垂拱而治,海内清平,万民乐业,天下熙熙皞皞,顺帝之则”,按童话故事的套路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然而,真的如此吗?同样是第100回,后面跟着还有一句“后武王崩,成王立,周公辅相之,勘定内难,天下复睹太平”,勘定内难是怎么回事?这里需要引入一个历史典故,那就是“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按夏商周断代工程,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2月末,仅仅三年之后的前1043年,姬发便驾崩了。武王崩,其子成王立,周公辅政。其时成王年幼,加之天下初定,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周公姬叔旦恐诸侯复叛,遂以摄政王当国,代行天子之职,以令四方。但是,原本武王诸弟之中,以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本来应该由他摄政才是。因此,管叔严重怀疑是武王的遗命被周公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苛,引起诸弟不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有流言传了出来,说是周公有取成王而代之之心,这就是《尚书》上所说的“公将不利于孺子”,也即是《史记·鲁周公世家》所说的“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只能派人告诉姜太公和召公奭,解释他摄政的原因。曹操有句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实就源自周公的典故,史载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意为洗澡要起身三次才能洗完、一顿饭要吃三次才能吃完,因为来求见的人太多。初步安定国内后,管叔、蔡叔以及封在今山西霍州的霍叔姬叔处等三监,联合早有复国之志的武庚联合淮夷正式举起反周大旗,一时天下汹汹,新生的西周政权面临极大挑战,甚至一个处理不好就有亡国之虞。
可是周公毕竟是一代圣人,圣人有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这样的人仿佛天生就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各种大家的合体。三监之乱爆发后,周公兴师东征,很快就杀掉了管叔和武庚,并放逐蔡叔。前后三年时间,平定东土。
武庚就此告别了历史。按当时情况猜测,周公杀掉亲弟弟管叔和前朝太子武庚,自然是因为他觉得两人的行为已经足以颠覆周朝的统治。管叔和武庚二人,更多的是互相利用,管叔想成为周王,武庚想重建大商,两人狼狈为奸却又各怀心思,这就给了周公分化并击破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武庚虽然告别了历史,却在幻想文学中得以延续。许多人大概都看过《武庚纪》这部动画片,还有同名电视剧,它们都改编自一本叫《封神纪》的热血港漫。由香港漫画家郑健和、邓志辉创作,分为三部,以封神为背景,讲的是武庚反天之事。其中人、神、冥三族轮番登场,为生存和荣耀不断战斗,而武庚,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