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在古代,人分三六九等,并按照士、农、工、商这样的顺序进行排列。

这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有关,除去入仕的有识之士和统治阶层以外,可以保障人民粮食所需的农民当然社会地位是最高的,而商人倒买倒卖,万事以利益为先,自然就落到了社会的底层。

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商人存在的重要性,他们可以带动一带地区生产资料的流动,人们的采卖活动更加活跃。

虽然这个时候人们仍然看不上商人这个职业,但同时也要重视商人对于活跃经济的作用,坊市制度应运而生。

一、坊市制度的发展

坊市制度其实是统治阶级对城市生活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一种基本社会制度。

与现代人概念中的“集市”“夜市”等市集词汇不同,坊市制度中的“坊市”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坊”指的是百姓正常生活的地方;“市”就是普通集市的概念,是进行商品买卖之处。

坊市制度严格地将百姓的居住区与活动区划分开,统治者在对坊市的管辖措施中加大了管理力度,不单单设定了开市与闭市的时间,还开展了夜禁、宵禁等多项禁止条令。

这些政策的实施其实是统治阶级试图在空间和时间中控制百姓生活,以扩大自身的统治范围,巩固统治的一种体现。

其实坊市制度的起源非常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在周朝后,百姓发现市集更有利于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单单可以带动百姓日常生活的幸福感,还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所以统治阶级也认可了这一制度的存在,历代传承,经久不衰。

随着时间的更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时候的坊市制度也已经基本确立。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也是思想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时期。

这个时候城市规划也进入了统治者的视野之中,城市规划中也就包含了对坊市制度的规划,形成了棋盘形状的格局,向规则、齐整发展。

随后到不同时期统治者的城市规划也就在春秋时期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只是坊市会更加严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交易等商业活动开始被严格区分,这样的措施目的仍然是方便统治者的控制。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恰好证明了古代是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官本位”的思想深入人心,商品经济并不发达。

二、坊市制度在唐朝时期的发展

初唐时期,统治者仍沿用以前年度的制度管理经验与方法,只是选择更加契合当时时代发展的方式。首先,唐朝统治者将坊市的布局改成了更加契合西安的布局,将坊市的布局修改得更加齐整,将市立于城坊之中,坊集中于外郭城中。

以西安(原长安)为例,西安的城市结构就是以皇宫为中心城,其他的府邸、寺庙等被十一条南北向和十四条东西向的大街纵横交替划分为一百零八个坊及两个市,划分严谨整齐。

坊市的管理也相对以前朝代更加严格,有关的法规也更加完善,其配套措施也愈加齐全。坊市的开启与关闭时间有了严格的要求,还规定了坊市之中的基础设施不得被故意破坏等等法规。可以见得唐朝初期的坊市制度相对之前的朝代,更加严谨细密。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魏晋时期就开始愈加流行的商品经济也开始迅速发展。唐朝开放的环境更加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作为商业活动中心更是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及影响。

活跃的商业经济也对坊市制度发起了冲击,坊市规模不断扩大,营业面积的增加也会反哺商业经济的发展,突破坊市制度的现象也在不断出现。

首当其冲的就是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坊市之内,在坊内也出现了大量的商肆和店铺。上文说过,坊市制度就是将居民的生活和商业交易活动给予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区分,坊作为生活片区按照规则是不能进行商业活动的。所以在坊内出现商肆店铺就是对突破坊市制度的最好证明。

此外,除了在坊内设立商肆,还有一种出市入坊的情况就是拉车叫卖,虽然这种情况在后来司空见惯,但是在唐朝这样的情况却是难得一见。

再者就是坊市间的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了冲击,虽然上层下令不得毁坏墙体,并对已经毁坏的墙体进行修缮,但收效甚微,侵占街道设立商铺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商业的不断发展下,夜禁也逐渐被人无视,而唐朝初期因为违反夜禁而被杖毙的情况不再出现。

坊市制度在两年余年的时间长河中越发严格和细致,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商业活动的活跃而渐渐不再适用。

唐朝经济发展的繁荣导致商品经济的不断活跃,商品经济的活跃也会导致中国的传统封建城市向着近代城市的结构和面貌进行转化。到了宋朝,坊市制度被弃置不用了。

三、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坊市制度也在唐朝发展到了巅峰,不过,好景不长,坊市制度在宋朝被弃置。

作为历代坊市制度的巅峰时期,此时的长安城规划异常严谨,唐朝统治者以长安为例,构建起严格的坊市制度,形成了统一的城市格局勾画。

整个城市采取了对称的模式布局,极具理性之美,其他地区的城市也以此为依照,虽然规模及面积都不能达到长安之巨,但也自成规模,各有千秋。

长安地区作为中心腹地,自然房屋建筑更为壮观。无论是达官贵人的府邸,还是寺庙街道、沿途门面等都显得富丽堂皇,整体布局和街道规划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充分说明了长安的坊市设置是符合城市建设的规律的。

唐朝统治者还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不同而设定不同坊市的级别,并安排了不同级别的官员进行管理,并且严格制定了物品的价格和交易的时间。在市集结束之后会有宵禁,还会组织守卫进行巡逻,保证无人违反宵禁。

虽然有严格的宵禁,但是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都会解除宵禁,开展灯会等活动。这个时候百姓就可以随意游赏玩乐,观灯解谜。届时,整个长安灯火通明,非常热闹去,这也是大唐不夜城的出处。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宵禁制度也被逐渐打破,政府也就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与区域,在任何一个发达的城市之中,都能看到小贩在坊间穿梭叫卖;无论白天黑夜,都有热闹的集市,到了深夜也不会暂停。

甚至夜市也发展得更为丰富,人们除了买卖商品,还可以欣赏夜景开办宴席。大家在宴席之上欣赏舞蹈、品尝来自各个地区的美酒佳肴。

伴随着与周边国家和区域的沟通不断紧密,商品的买卖和轮换也变得更为迅速,集市之上的商品种类也更加丰富,除了原有的农产品或者百货之外,来自少数民族的商品也映入百姓的眼帘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得到了融合,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坊市制度的得与失

坊市制度存在千年,定然是有其存在意义的。坊市制度制定之初就规定了,坊内销售商品的价格由官方统一制定。

这样的规定有利于统治阶级对物价的制定与调控,防止价格波动超过百姓承受的限制,另一方面坊市制度也加强了统治者对坊内管制物品的特殊管理。

但从唐朝末期,坊市制度的有名无实就可以看出,坊市制度并不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被更替是必然的结局。

坊市制度是由统治者制定的一种制度,是人为造物并非由城市自然发展的产物。这样的制度必然是为了满足统治者需要而存在的。

在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时期,坊市制度因其整齐划一、有序管理而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稳定而备受重视,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坊市制度又因为过于刻板而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不再是便利而是阻碍。

所以在唐朝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必然会被统治阶级淘汰。

五、参考文献

【1】包利民.唐代市制再议.【J】.中国社会科学.2014(04)

【2】武肖敏.唐代坊市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3】盛会莲.唐代坊市制度的发展变化.【J】西北师大学报.2000(0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经济,进行,社会,时期,唐朝,长安城,城市生活,制度,市制,的发展,故事传记,统治者,坊市,宵禁,长安,制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经济,进行,社会,时期,唐朝,长安城,城市生活,制度,市制,的发展,故事传记,统治者,坊市,宵禁,长安,制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经济,进行,社会,时期,唐朝,长安城,城市生活,制度,市制,的发展,故事传记,统治者,坊市,宵禁,长安,制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