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名将角度看:李靖的军事能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从名将角度看:李靖的军事能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从名将角度看,李靖比李世民强。李靖:如同一把长矛,攻势凌厉,不拖泥带水,快速破敌,令人闻风丧胆。李世民:类似拿着盾牌与短剑的勇士,攻防兼备,魄力不足。

一、李世民的军事作战:攻防兼备,持重、谨慎,魄力略显不足

必须承认,李世民军事素养很高,作战能力强悍,但不如李靖。纵观晋阳起兵到东征高句丽,李世民的作战风格以持重、谨慎为主,没有多少“亮点”,或者说是自己的“特色”,这就远不如李靖了。

说起李世民的战绩,大家都会列举雁门关退敌、虎牢关之战、洺水之战,这些经典战役,对“天策上将”的用兵之计津津乐道。李世民能打仗不假,却不是演义中说得那么神。

615年,雁门关之战,始毕可汗率30万突厥骑兵南下,将正在巡视边境的隋炀帝包围的雁门关,局势万分危急。《隋唐演义》中,16岁的李世民虚张声势,吓退了数十万骑兵,着实搞笑。

雁门关解围,隋军主力增援,以及义成公主的“援助”才是关键,跟李世民没有什么关系。626年,颉利可汗率20万骑兵南下,抵达渭水河畔,已经是皇帝且身经百战的李世民,只能跟对方议和,送给金银。

617年晋阳起兵以来,攻取关中之战、浅水原之战、平定河东之战、平定河北之战、平定刘黑闼之战,李世民几乎都是以前敌主帅的身份上阵,立下赫赫战功。

纵观这些战斗,除了“攻取关中之战”,几乎都是持久战、消耗战,唐军凭借强大的后勤供应系统,耗死了对手,取得胜利。关中之战,李渊是主帅,唐军为了快速入关,都是硬碰硬,要么“智取”,没有跟对手拼消耗。

619年,浅水原之战,李世民独自挂帅,首战失败,唐军损失惨重。史书上对这次交战,争议颇多,有些说是刘文静指挥失误,有些说是李世民失。抛开这些所谓的“失误”不说,首次浅水原之战,是唐军、秦军正面交锋,双方直接开打,狭路相逢勇者胜。

薛举指挥下的秦军,显然更胜一筹,唐军战败,长安岌岌可危。幸运的是,薛举中途病逝,李世民没有了劲敌,作战起来就相对轻松多了,但获胜并不容易。

薛仁杲书信李世民,希望堂堂正正打一场,李世民不搭理他。唐军、秦军相持几个月,薛仁杲缺乏粮食,凉州的物资不足以支撑长期作战,薛仁杲只好主动攻打唐军坚固营盘,李世民提前设伏,内外夹击,一战定乾坤。

620年,李世民率8万兵马征战河东,与刘武周、宋金刚、尉迟恭交战。李世民的战术依然没有改变,就是凭借唐朝强大的实力,打消耗战,坚守营垒,再寻找机会破敌。

621年,李世民率10万兵马东征河北,与王世充、窦建德对决。李世民继续打持久战,建造坚固营垒,保证后勤供应不断,然后分兵突袭对方粮道。时机成熟后,李世民在虎牢关一战破敌,擒拿窦建德、王世充。

622年,李世民再次征讨河东,与刘黑闼对决,在洺水交战。此战,李世民还是“故伎重演”,拒绝与刘黑闼决战,无论“汉军”如何挑战,李世民就是不给唐军出去交战。

刘黑闼作战勇猛,谋略出众,唐军大将李绩就被他俘虏,罗士信兵败被俘,不屈而死。罗士信,演义中罗成的原型,因李建成指挥失误,万箭穿心而死。

实际情况是,李世民舍不得洺水,让王君廓突围而出,罗士信入城代替防守,死于刘黑闼之手。可以说,“罗成”之死,李世民要承担责任,跟李建成一点关系都没有。再则,刘黑闼最终被搞定,是李建成率兵出征,而不是李世民。

刘黑闼的能力,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直接决战没啥优势,只能打持久战。刘黑闼依托朔漠之地,没啥物资,无法支撑起消耗战。数月后,刘黑闼粮草断绝,只能主动来决战,李世民挖掘河堤,半渡而击,刘黑闼逃往突厥。

薛仁杲的秦陇之地,荒凉萧条,农业落后,远不如肥沃的关中平原。河东、河北久经战乱,李密、窦建德、宇文化及、王世充、刘武周、刘黑闼等人长期盘踞,厮杀不断,民生凋敝。再则,突厥经常南下,河东惨遭劫掠,岂能支撑得起持久战?

秦陇之地、河东、河北,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社会的安定程度,都远不如关中平原。唐朝占据关中,得益于隋朝打下的基础,粮食充足,且关陇世家大族支持,这是李世民获胜的关键。

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群臣强烈反对,包括大将李靖。此时,高句丽已经过了鼎盛阶段,在隋炀帝三次打击下,元气大伤,精兵悍将都损失惨重,李世民认为自己可以搞定。

远征走向衰败的高句丽,李世民的战术还是没变,他继续打持久战,在安市城下消耗太多兵力、粮草,一无所得。唐军冻死、冻伤众多,将士厌战情绪浓厚,李世民只好退兵,顺便重修魏征的墓碑,承认作战失误。

高句丽虽然衰败,毕竟立国很久,有一定的根基,粮食补给距离也短。唐朝正处在“贞观之治”,却远离后方,粮食供应困难,岂能打持久战呢?李绩,以及投降唐朝的大将高延寿,都建议绕开安市,直接奔袭高句丽后方,遭到了李世民拒绝,他不想冒险。

二、李靖作战:攻势凌厉,让人防不胜防,迅速克敌制胜

相对李世民而言,李靖如同一把长矛,攻势凌厉,果断出击,从不拖泥带水,迅速将对手击败。平定萧铣、讨伐辅公祏、安抚岭南、奔袭突厥、远征吐谷浑,李靖都是很“经典”,每次作战都是“亮点”十足,不给对手喘息之机。

李靖,隋朝大将韩擒虎的外甥,谋略过人,用兵如神,还能写兵书,著有《六军镜》和《卫公兵法》等,成为后世名将学习的教材,影响深远。业务水平高,理论著作也不少,李靖综合能力没得说。

起初,李靖压根就没想过为唐朝效力,他极力反对李渊,还想给隋炀帝报信,却被唐朝抓获,判处死刑。李世民觉得李靖是个人才,为他求情,方才免死,否则唐朝就少了一位“军神”级人物了。

621年,唐军征讨萧铣,李孝恭是主帅,实际指挥官是李靖。此次作战,李靖表现就不一样,屡次“力排众议”,做了许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例如,水势猛涨时出兵,直抵江陵城下,而不是等江水平稳再出发。

缴获“梁军”一千多艘战船后,众将建议编入唐军战斗序列,整顿兵马,准备迎战萧铣的援军,进行“围点打援”。李靖力排众议,将一千多艘战船全部放入江中,顺流而下,制造萧铣惨败的假象,让援军不敢轻举妄动。

援军迟迟不到,唐军随即发起猛攻,萧铣心惊胆战,很快就俘虏,唐军乘势夺取荆州地区。李靖首次出征,已经是50岁,到了知天命之年,却敢于冒险,敢于使用“计谋”,这是他的优点,恰恰是李世民的不足。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也才47岁,战术就相对保守,不敢冒险,作战持重,是唐军在安市城下受挫的重要原因。就此而言,李世民、李靖各有优点,具有互补性。

623年,李靖平定辅公祏,也是攻势凌厉,果断出击,迅速结束战斗,唐军夺取江浙地区。接着,李靖安抚岭南,不费一兵一卒,开拓疆域,扩大唐朝版图。

629年,李靖率15万唐军讨伐突厥,分5路出击。颉利可汗驻扎在恶阳岭,此处地势险要,唐军随时可能遭遇反包围,全军覆没,但李靖却能“大胜”,让颉利可汗丢尽颜面。

李靖留下少数兵马牵制突厥,虚张声势,旋即闪击定襄,俘获隋朝的萧皇后,夺取突厥的物资,断了他们的后路。颉利可汗无奈,只好退回漠北,主动向李世民求和,归顺唐朝。

“兵不厌诈”,韩信可以不顾郦食其死活,在齐王“投降”后突袭齐国,将山东纳入自己手中,李靖何尝不能这么做。颉利可汗“投降”,岂能相信?李世民同意他归顺,唐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在突厥大营,李靖也不顾忌,冒着雪夜突袭阴山。

苏定方率200精锐骑兵为前锋,李靖率一万骑兵紧随其后,在寒冷的雪夜奔袭千余里,闪击突厥大营。颉利可汗猝不及防,逃跑途中被擒拿,押送到长安,在此养老,一点脾气都没有。

李靖“不讲武德”,突袭已经“投降”的敌人,群臣意见很大。班师回朝,李世民没有赏赐李靖、苏定方,后者被“雪藏”二十多年,高宗年间才出来,连续灭了三个国家。

635年,李世民想讨伐吐谷浑,又把李靖找出来,让他挂帅。此时,李靖已经65岁,但雄风不减当年,作战一如既往地追求“效率”,敢于冒险,敢于拼杀。

远征吐谷浑,李靖率军转战数千里,跨越几个沙漠,灭了吐谷浑,唐朝的西北边陲得以安宁。班师回朝后,高甑生诬告李靖“谋反”,李世民很紧张,好在子虚乌有。

李世民处死高甑生,表扬李靖的忠心,但李靖很识趣,交出兵权,回家养老,不问世事。645年,李世民想远征高句丽,对李靖说:“大唐的南方、北方、西方,都是你拿下来的,如今就剩下东边的高句丽了,你说要不要将其纳入囊中。”

李靖反对出兵,认为胜算不打,稳扎稳打的方式,只会消耗国力。李世民对自己很有信心,结果遭遇挫折,后悔不已。此后,李世民继续筹划远征,因中途病逝未能实现。高宗继位后,高句丽内乱,李绩、苏定方将其搞定。

综上所述,从名将角度分析,李靖军事能力比李世民强。如果双方交手,各自阵营实力差不多,李靖会取得胜利。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评价:“李世民才能一般而已,能胜利靠的是关陇士族支持;李世民军事水平,还不如宋武帝刘裕、陈武帝陈霸先、梁武帝萧衍。”

吕思勉对古代史研究很深,观点新颖,在他看来,李世民很一般。但是,说李世民不如陈霸先、萧衍,就有点搞笑了。李世民不如刘裕,应该是事实,如果单纯看打仗能力,刘寄奴确实够猛。

参考书目:《新唐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唐军,能力,消耗战,刘黑,李世民,作战,李靖,持久战,军事,河东之战,故事传记,唐军,刘黑闼,李世民,李靖,高句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唐军,能力,消耗战,刘黑,李世民,作战,李靖,持久战,军事,河东之战,故事传记,唐军,刘黑闼,李世民,李靖,高句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唐军,能力,消耗战,刘黑,李世民,作战,李靖,持久战,军事,河东之战,故事传记,唐军,刘黑闼,李世民,李靖,高句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