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记者在2023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了解到,我国科学家牵头推动海洋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取得积极进展,得到国内外科技界积极响应。
当天,由我国发起的首个深海生境领域大科学计划——“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批准正式启动,并面向全球开放。
“深海生境大多在海平面4500米以下,是人类目前对海洋环境认知最少的区域,未来我们将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深海科考,构建智能观测系统,以此推动深海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该计划首席科学家李家彪介绍,目前该计划正在规划国际共享航次,期待更多国际专家学者加入,为深海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此外,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领衔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也在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可应用于海水养殖区、海上牧场的综合性海洋负排放生态工程方法,可实现海洋负排放和环境修复并重。业内专家评价,该方案的提出有望成为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的地球生态工程最佳实践。据介绍,自2017年发起以来,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已汇聚全球30多个国家70多所科研院校数百名专家学者,经多学科交叉联合研究,实现多项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
“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健康的地球。”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说,中国高度重视海洋治理和海洋保护工作,对存在的海洋健康问题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携手在海洋的治理和保护方面采取积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