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斗争靠的是政治力量,谁的官职越大,谁的人越多,那么就能够斗倒其他的觊觎者。而当时的高拱官居内阁首辅兼任吏部尚书。
这两个职位有多么重要?首辅是文官之首,在明朝相当于其他王朝的丞相。而吏部是六部中最恐怖的一个部门,因为它主管的是人事。要是敢与它作对,一旦到京察年,必定滚蛋。
高拱不但官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打手也是遍布朝廷。
原本他在内阁只排第五,但是前面的陈以勤、李春芳、赵贞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接连被他赶出内阁。挤身第二的他直接越过张居正,成为首辅。
他的能量为什么那么大呢?因为他当年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官员储备大学的校长。跟他斗?骂人的奏折都能将一个人淹死。
按道理来说,高拱不应该会败,但事实是,他败在了张居正一个孤家寡人的手里,因为张居正论官职比不过他,论人也比不过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注定不能共存的两人
其实高拱一直将张居正视为知己,就算是在倒台前夕也是如此认为。而张居正也曾经将高拱视为知己,但是却因为权力背叛了高拱。
“拱至,益与居正善。”——《明史·张居正传》
高拱这个人人如其名,相当的高傲,高傲到了什么程度呢?在嘉靖一朝,他谁的帐都不买,就算是首辅严嵩的帐,也不买。
而严嵩对此也无可奈何,原因很简单,他的背后是裕王(他是裕王的老师)。
裕王虽然不是太子,但却是嘉靖唯一的一个儿子(嘉靖渴望长生不老,认为立了太子就象征着自己会死亡,所以不立太子)。
更何况,高拱一不贪污受贿,二不好色,要想找他的把柄,难如上青天。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却对一个人恭恭敬敬,这个人就是张居正。甚至还曾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放出狠话,满朝上下除了叔大(张居正的字)之外,全部都是饭桶。
他为什么如此看重张居正呢?因为张居正是一个实干家。
实干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稀缺的,毕竟要想当实干家,可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得要有脑子,其次得要勤劳。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的官员大部分都只会叽叽喳喳,要想让他们解决问题,无异于做梦。
早在张居正二十五岁那一年,就上了一道名为《论时政疏》的奏折。要知道,他前两年才考中进士。
这道奏折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变法,不但提出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嘉靖直接就将这道奏折扔到了垃圾桶里,毕竟改革变法麻烦程度可想而知,而他又是一位将近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要想让他动起来,倒不如抓紧时间洗洗睡。
到了隆庆一朝,张居正又上了一道关于改革变法的奏折,这道奏折叫作《陈六事疏》。这一次的待遇与上一次的待遇一样,也是垃圾桶。
因为隆庆与嘉靖都是属于那种懒虫型皇帝,与嘉靖不同的是,嘉靖感兴趣的是修仙练道,他感兴趣的是春宫图以及女人。
张居正想要改革变法,就必须要有绝对的权力,而高拱也需要有绝对的权力,因为不止张居正有抱负,高拱也有抱负。
这一点在他五十二岁那一年,与张居正一起郊游时说的话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说了什么话呢?将来入阁为相,一定与君匡扶社稷,建不朽之功业。
可见,高拱一直将张居正视成自己助手一类的人物,却不曾想张居正的抱负比他的还要更伟大。
单单是开创盛世已经满足不了张居正,也满足不了当时的明朝。
要知道,当时的明朝已经到中后期,弊端到处都是,就比如地主明明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却勾结官府,将需要承担的税额压到了百姓的身上,导致流民日益增多。
而张居正要做的就是来一场彻底的改变,而这一场彻底的改变,就得需要改革变法。
改革变法一旦实施,就需要绝对的权力,而他要是依附于高拱的话,高拱那里出现问题,他就得完蛋,只有他自己掌握了绝对的权力,才能够将他的计划完全的实施下去。
有太监加持
张居正就是一个次辅,要想以一人之力斗倒高拱,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还有盟友,这个盟友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冯保。
要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可是冯保走出来的。
要不是冯保借着身份的便利,将张居正篡改过的那句“十岁孩童,如何当天子?”(原话是“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传达到万历母子的耳中,说是高拱说的,高拱未必会倒台。
“后妃大惊,太子闻之亦色变。”——《明史·冯保传》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想要斗倒魏忠贤,但是黄尊素却说:“历来清君侧必须要有内应,你有内应吗?”可是杨涟并不以为然,结果落得了个惨死的下场。
有的人或许会感到奇怪,高拱作为天字号第一重臣,万历母子开除他,难道就没有经过考察吗?事实上的确没有经过考察。
因为相比于高拱,他们更加信任冯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冯保在后宫的这些年,一直在烧冷灶,不是伺候万历,就是伺候李贵妃,他们要是质疑冯保,那才是奇了怪。
试想一下,你会质疑一个从小对你无微不至的人吗?
冯保为什么要与张居正达成合作关系呢?因为高拱的存在不但妨碍到张居正,还妨碍到冯保,这多多少少有点令人纳闷。
冯保就是一个太监,与高拱又没有利益上的往来,以及利益上的冲突,高拱为什么要妨碍他?这就要说到高拱的雄心壮志。
高拱计划将司礼监的批红、盖印权全部划到内阁,但是隆庆却不肯。
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内阁已经有了票拟的权力,要是再有批红、盖印的权力,那还要皇帝干嘛?既然夺取不了司礼监的权力,那就掌控司礼监。
原本按照规定,太监中的第一号人物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如果出现空缺,将由太监中的第二号人物替补上去。
而当时的冯保就是太监中的第二号人物,但是却前后两次与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失之交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高拱从中作梗,故意打压冯保。
他为什么要打压冯保呢?因为冯保不同于其他的太监,其他太监的爱好都比较低俗,就比如赌博,但是冯保的爱好却是琴棋书画。
可想而知,如果他坐上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肯定不会任由高拱随意拨弄。
因此,高拱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上位。
“保疾拱弥甚,乃与张居正深相结,谋去之。会居正亦欲去拱专柄,两人交益固。”——《明史·冯保传》
决定性因素
高拱的倒台并不是只有外部的因素,也有他自身的因素,而且他自身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如果他的危机意识强一点,或许张居正就会先行倒台。
张居正与冯保是盟友,但是一个在皇宫里,一个在皇宫外,交流起来不是一般的不方便,都得需要一个中间人负责送信。
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终于,在隆庆五年,高拱发现张居正与冯保私下里有联系的事情。
如果换一般人,肯定会将张居正置之死地,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但是高拱却并没有那么做,因为他与张居正有着深厚的友谊,相信张居正不会背叛他。
当年他担任国子监祭酒的时候,张居正是他的副手,当年他担任裕王老师的时候,张居正是他的同事(张居正也是裕王的老师)。后来,他掌握大权,开创“隆庆新政”,张居正也在他身边一直辅佐他。
正是因为这份信任,在他倒台的前一天,还拉着张居正一起去上朝。
结果却不曾想,张居正在背地里阴了他,直到他离开京城,回忆起之前的种种,才发觉是张居正在背后捅了他一刀。
首先,冯保与张居正有联系;其次,张居正是受益者,要是说张居正与此事没有关系的话,谁都不相信。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张居正明明是主导出这一切的人,但在高拱倒台的那一刻,他还当了一把假好人。
由于高拱接受不了自己被驱逐的现实,瘫倒在地上起不来,是他将高拱扶了起来,还说了一番的好话,真是做人的也是张居正,做鬼的也是张居正。
每一个人被别人背叛都不会好受,高拱也是如此。在他写的那一本《病榻遗言》当中,对张居正的称呼不再是张居正的名字,也不是张居正的字,而是“荆人”。为什么叫作荆人呢?因为张居正出生于荆州,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地盘,而楚国又可以称之为“荆楚”,这个荆人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