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太白金星奉玉帝旨意招安孙悟空,把猴子领上了天庭,封了一个小小的弼马温,这才惹得美猴王大闹天宫,把天庭搅了一个天翻地覆。而在唐朝时,“太白昼现”,“太白经天”基本上也没什么好事,多数时候都预示着要有谋逆、战乱,或者其他不好的事情发生。
按照《新唐书》所载,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丁巳,太白经天。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的矛盾和争斗,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一句话,李世民功高盖世,想做皇帝,必然会跟太子李建成一决雌雄,而玄武门就是决战的最终地点。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天策上将府的很多文臣武将都参与了,总数肯定不止十人。只不过,据《旧唐书·长孙无忌列传》所载,跟随李世民最早埋伏在玄武门现场,并率先发难的确实只有十个人。
这十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和李孟尝。
一、长孙无忌
这位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可以说,他的命运跟李世民息息相关。因此,长孙无忌在整个事件中非常积极。
他一开始联合了房玄龄、杜如晦,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房玄龄、杜如晦被李建成用计驱逐之后,长孙无忌又联合了高士廉、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日日夜夜跟唐僧一样,在李世民面前念叨,发动政变吧,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吧。
最终,李世民决定政变,而长孙无忌则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首功,助李世民夺得了帝位。
长孙无忌以外戚的身份,加上拥立之功,不断的加官进爵,先获封齐国公,后迁赵国公,后来官至宰相。在李世民钦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居第一。
“太白经天”,李世民得了天下,“太白昼现”,又来了一个“女主武王”。
唐高宗李治时期,长孙无忌主持朝政,因为反对册立武则天为皇后,招致武后的记恨。在武后的指使下,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长孙无忌被罢官削爵,流放黔州(现在的重庆境内)后,被逼自缢身亡。
后来,唐高宗李治追复长孙无忌官爵,陪葬唐太宗昭陵。
二、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武功高强,英勇善战。他本是刘武周的部下,被李世民数次击败后劝降。尉迟敬德在投靠李世民之后,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他对李世民也是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打过王世充,战过窦建德,还征伐过刘黑闼,立下战功无数。
在跟王世充作战时,尉迟敬德曾在万军包围之中,一枪将王世充手下骁将单雄信挑落马下,救出了李世民。
打窦建德时,李世民看中了被窦建德抢去的隋炀帝坐骑青骢马。尉迟敬德二话不说,率军冲杀过去,将青骢马给李世民抢了回来。
尉迟敬德对待李世民,那是比亲兄弟都亲上百倍。当李建成试图收买他,离间他跟李世民时,尉迟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哪怕是被刺客刺杀,尉迟敬德也丝毫不改对李世民的忠心。
当长孙无忌说要鼓动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时,尉迟敬德毫不犹豫的表示支持。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再次救了李世民一命,并射杀了李元吉。随后,尉迟敬德还入宫守卫唐高祖李渊,其实就是绑架了李渊,请求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
尉迟敬德因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位,获封鄂国公。李世民对待尉迟敬德也非常好,对尉迟敬德犯错,多有宽恕,甚至还要将公主许配给尉迟。
最初,尉迟敬德居功自傲,到了晚年谢绝宾客,闭门养生。唐高宗时去世,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三、侯君集
侯君集也是勇武之人,很早时就投靠了李世民,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功劳颇多。玄武门之变前,他和尉迟敬德一直在劝李世民诛杀李建成,而且尽心竭力的替李世民出谋划策。
《旧唐书·侯君集列传》中说“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再加上侯君集之前的功劳,李世民登基之后,赐食邑千户,封潞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
侯君集后来跟随李靖平定了吐谷浑,击退了吐蕃犯境,还作为主帅平定了高昌。只是,侯君集也犯了很容易犯的毛病居功自傲,贪恋财富、美色。他在高昌私占了很多财宝、美女,被人告发下狱。
虽然侯君集后来被唐太宗赦免,可是功劳和私德上就输了李靖一大截。李世民重用了李靖,导致侯君集不满。后来,他曾扇动洛阳都督张亮谋反,又参与了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发后,侯君集被唐太宗下旨处死,其妻儿被流放岭南。
据野史笔记记载,侯君集曾在家里养了两名美女,“常食人乳而不饭”。后来,唐太宗抄家,把两名美女给抄走了。
四、张公谨
张公谨最初是王世充的手下,降唐之后,在李勣和尉迟敬德的推荐下,进了秦王府。
张公谨开始受李世民信任和器重,正是从李世民跟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争斗开始的。张公瑾替李世民谋划应对之策,颇和李世民的心意,两人的关系就越来越亲近。
在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前,李世民还在犹豫不决,还想以占卜决定是否行动。结果,恰好被进来的张公谨看到,抢过占卜的龟壳就扔到了地上。张公谨反问李世民,事已至此,难道占卜不吉利,就不干了么?玄武门之变启动。
玄武门前,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他们的部下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率两千兵马进攻玄武门,准备替太子和齐王复仇。
张公谨见状,凭借过人的臂力,独自关闭了玄武门的大门,挡住了冯立等人,保护了参加政变的李世民一干人。
张公瑾事后因功获封定远郡公,封邑一千户。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第十八位,在侯君集之后,程知节(程咬金)之前。
后来,东突厥犯境,张公瑾又力劝李世民出兵讨伐,最终,唐太宗派李靖、李勣出兵平定了东突厥。
可惜的是张公谨英年早逝,年仅38岁就病逝了。
五、刘师立
刘师立最初同样是王世充的部将,后来跟随王世充降唐。原本,刘师立应该跟王世充一起被诛杀,李世民爱惜刘师立的才能,将其赦免招进了秦王府,成了李世民的左亲卫。
刘师立作为李世民的亲卫近军,时刻跟随保护李世民的安全。所以,玄武门之变,他就成了主要参与人之一。
刘师立因功获封襄武郡公,虽然未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但是他得食邑一千户,跟侯君集、张公谨的一样多,比名将李勣还多了一百户。
后来,刘师立被人诬陷谋反,还因曾经跟罗艺联系过,被罗艺的反叛牵连。虽然都得到了唐太宗的谅解,估计这也导致了他没能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后来,刘师立被任命为岐州都督,招降了亲唐的吐谷浑多个部落,党项首领拓跋赤辞也随之归附,在当地颇受百姓爱戴。后改任始州刺史,卒于任上。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身体素质比较好,年少时就身强体壮,膂力过人,而且性格豪爽侠义。他曾做过隋朝的骁果卫,即羽林军。唐朝建立后,公孙武达投奔了李世民。
随后,公孙武达跟随李世民平定了刘武周、王世充和窦建德,因功获封清水县公。
玄武门之变,公孙武达也是李世民的忠实拥护者,事后因功赐食邑四百户。
后来,公孙武达外放肃州刺史,长期与突厥作战,多次击败突厥军队,因功进东莱郡公。
唐高宗时去世,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的事迹,史书上记载的比较少,他在参与玄武门之变后,获封历阳郡公,就任幽州都督。后来,在与突厥的颉利可汗作战时,战死,后陪葬昭陵。
八、杜君绰
杜君绰在史书中的记载也比较少,还是在发现的他的碑文中,详细记述了他的生平。
隋末的大起义中,杜君绰参加义军,后投靠李世民,随军讨伐刘武周、宋金刚。
玄武门之变后,杜君绰最初获封开国县侯,食邑四百户。后迁怀宁县公,食邑一千户,负责守护宫廷。唐高宗时,曾任辽东道经略大使,管理高句丽等地,大败过高句丽军。
杜君绰可是一位模范,在上朝时,死在了等待的朝房,年六十二岁。死后,杜君绰陪葬昭陵。
九、郑仁泰
郑仁泰在晋阳起兵时,就跟随了李世民,是李世民的心腹。他在跟随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
玄武门之变后,获封归政县侯,食邑七百户,外加别食绵州二百户,很厉害。后迁归政县公,食邑一千户。后来,又该宿松县公,再升同安郡公,食邑两千户。
唐高宗年间曾率军征讨铁勒,大破铁勒九姓部众十余万人。后改凉州刺史,防御吐蕃。卒于任上,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在隋末民乱时,上山当过强盗,后归附唐朝,被李世民招入秦王府。他因为年轻,跟随李世民打满了全场,先后讨伐过薛举、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和徐圆朗。
玄武门之变后,获封武水县公,食邑四百户。
之后,李孟尝跟随李勣大破突厥,进封食邑两千户,迁汉东郡公。任黔州都督时,平定了当地民乱。
唐高宗时回长安任职,负责守卫京城,后病逝于长安家中,陪葬昭陵。
跟随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的十人,每一个人都获得了高官厚禄,可以说回报非常的丰厚。长孙无忌,因为与武则天之争,获罪自尽,后获昭雪。而侯君集则因为伙同太子李承乾谋反属实,被处死,也未获唐朝后世皇帝的谅解,一直背着叛逆之名。而其他八人,除了独孤彦云战死之外,都得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