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历史上有名的“青天大老爷”。关于包拯的事迹,影视剧、小说中多有提及,虽然不一定是事实,但是也反映了包拯的铁面无私。历史上,包拯历任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有“包待制”、“包龙图”之称。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因为其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敢于为百姓鸣不平,故而民间称其为“包青天”或“包公”。那么,包拯真的很黑吗?
小编查了资料,没有资料显示包拯是个“黑脸”,更别说头上还有个“月牙儿”。所以,极有可能是包拯本人是个白面书生(类似于张飞,人家不黑),后世传的黑了。毕竟,黑脸有“铁面无私”,又有震慑奸佞的效果。包拯如此公正清廉,那么他的子女如何呢?
包拯的原配夫人是李氏,但早卒。包拯的继室是董氏,后封永康郡夫人。包拯有“两儿两女”。长子“包繶”,娶崔氏为妻,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但先于包拯去世。幼子“包绶”,出生在媵妾家中,后被崔氏迎回,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是包拯的继承者。另有两个女儿,一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嫁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拯的衣钵就由“包绶”继承了,那“包绶”干的如何呢?
“包拯”逝世时,“包绶”仅有五岁,虽然宋仁宗为了照顾包公后代,赐了包家许多财物,还封了包绶个官。但之后,“包绶”就跟随家人回老家合肥去了。“包绶”也算沾了他父亲的光,还是童稚之身的他就已经是八品“承事郎”了(要知道,包拯当年中进士得的官还没他的大呢)。不过,“包绶”并不堕落,反而严于律己、自强奋进。后来,终于在朝堂上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也得到了皇帝、大臣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颇有“包拯”之遗风。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包绶调任谭州(今湖南长沙市)通判,赴任途中身染重症,船只开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附近,便撒手归西了,时年四十七岁。他逝世时,行李中除了任命状、书籍、文具、著述之外,竟找不到任何一件值钱的东西,衣袋里也只找出了四十六枚铜钱。由于他身上的财物少的可怜,因此,也有人猜测他是“连病带饿死的”。“包绶”作为一个“宋朝官员”(宋朝的官工资可是高的吓人的),却如此清廉,真不负“包青天”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