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不病",人会生老病死,自然离不开医生。只是,医生这一职业在宋代之前还被视为是末流职业,唐代韩愈的《师说》中就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到了宋代,范仲淹却说出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话,将"从医"和"入仕"视为读书人的两大人生巅峰,这也是宋代许多儒生的选择。只是,为什么宋代的医生地位会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可以和"宰相"相提并论,还让宋代儒生将从医视为另一种人生巅峰呢?
第一,宋代产生大量儒生从医的社会现象,促生了新的"儒医"群体
1,宋代产生大量儒生从医的社会现象
首先,宋代产生儒生从医的现象。宋代科举考试,主要考较经学,如此一来,宋代的太学和地方学校就以经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宋代的科举制发展的十分成熟,加上宋代重文轻武的氛围,宋代的教育发展也十分的良好,这也就意味着宋代的文人大多接受的是儒学教育,他们的身份多是儒生。同时,科举制的发展成熟,使得宋代出现了大量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的的儒生,只是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会经历制举不第的后果,于是大部分儒生在对科举失去希望后,为了生计会选择弃儒从文,这就使得宋代产生了大量儒生从医的社会现象。比如,董汲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中记载:"孙准序曰:吾友董及之少举进士不第,急于养亲,一日尽弃其学,而从事于医。"
2,宋代儒生从医的社会现象,促生了新的"儒医"群体
其次,宋代儒生从医的社会现象,促生了新的"儒医"群体。上文已经简单提及,宋代读书人接受的教育是儒学教育,如此一来,在儒生选择弃文从医后,就成为了儒、医兼通的儒医。同时,宋代的很多官员虽然不以医生为职业,但是却懂医学,偶尔会诊疗疾病或者编写医术,他们也算"儒医"群体的一部分。此外,儒医还指的是接受了正统医学教育,具有丰富医学知识、优秀医疗水平和较高儒学素养的儒学生,这类人多为官宦子弟,就读于宋代政府官方举办的医学院,通过考核后会成为宋代皇城中的医官,隶属于宋代的官僚系统,也是"儒医"群体的一部分。
只是,宋代的儒医群体不仅能够治病救人,还能通过发挥医学义理而进行医疗活动,来侧面实现他们身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并且,在宋代社会上尚医的风气下,儒医受到了宋代朝廷和社会相当高的礼遇,儒医甚至成为当时高水平医者的代名词。比如,《宋会要辑稿》记载:"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在这段话中,不仅很明确的记载了宋代的尚医思想和对儒医的肯定,也记载了宋代存在大量的儒医,这就是宋代的儒医现象。
3,宋代儒医的代表人物
另外,宋代儒医现象下,诞生了许多儒医代表人物。第一个儒医代表人物——许叔微,他是在科举无望后转型为儒医的典型代表。他年轻的时候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都努力学习儒学经典想要走科举入仕之路,只是多次未中举,于是转而学医,他的主攻方向是伤寒病,著有许多医学著作,比如:《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本事方》、《续本事方》等等多种实用价值非常高的医书。并且,他还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比如,在建炎元年真州发生瘟疫时,他曾救人无数,可见他从侧面通过医学实现了济世救人的理想。还有就是,在他晚年科考高中后仍然不忘发展医学,被后世尊称为"许学士"。
第二个儒医代表人物——吴拱之,他是宋代儒医群体中纯粹因为个人兴趣和修身养性而习医的代表。比如,《净德集》记载他:"性孝友,事亲尽其道……亦无仕进意……常阅书,晓方论,以疾告者为治之。"说他并不是从因为科举无望而学医的,纯粹是因为对医学感兴趣就常常翻阅医书自学了医术,只是在行医的过程中来得到内心的满足,将医学视为了实现自己达济天下的载体。
第三个儒医代表人物是——王安石,他是推崇医学义理的儒生代表。王安石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宋代的高级官员,也是宋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在从政之余,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的学说,提出了"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之故也",将知晓医学和圣人相联系,还强调"百家诸子之书,及于《难经》、《素问》、《本草》",强调读书时也要读一读医书,看重的是医学的价值,他的言论极大地提高了医学在宋代的地位。而王安石这样高级官员对医学的重视,体现了医学在宋代儒生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儒医现象在宋代的影响,也是宋代儒学家认同、发挥了医学的社会、道德功能的体现。只是,宋代为何会出现儒医这一社会现象呢?
第二,宋代儒医大量出现的原因
1,宋代皇帝对医学的重视和宋代朝廷实行的诸多"扬医"政策,抬高了医学和医者的地位
首先,宋代皇帝对医学十分重视,宋代朝廷实行了诸多"扬医"的政策,抬高了医学和医者的地位。其一,宋代皇帝对于医学十分的关注,宋朝的多位皇帝都是狂热医学爱好者,这对于宋人崇尚医学学习医学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比如,《宋史》记载:"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说宋太祖曾经亲自给宋太宗艾灸治背。比如,宋太宗还曾亲自收集名方千余张,《宋史》记载:"藏有名方千余首,皆有验"。而且,宋代的很多名医还受到了皇帝的优待。比如,王怀隐、钱乙、庞安时等等。所谓"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对医学的重视,再加上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舆论推动,很大的鼓舞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走上从医的道路,开了宋代崇尚学医的风气,也提高了医生在宋代的社会地位,这激励了许多宋代儒生将从医视为另一种人生巅峰。
其二,宋代朝廷实行了诸多"禁巫扬医"的政策。因为,在宋代早期存在信巫不信医的风气,《宋会要辑稿》记载:"凡遇疾病,不事医药,听命于巫,决卜求神,杀牲为祭。"说人们生病之时不看病吃药却去求神问卜,杀牲口祭祀,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地方巫术的压制提升民众对于医学的崇信就弥足重要。
于是,宋代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医学。主要有收集、校对、编撰、刊刻医书,规范医学教育,发展医学制度等几方面,比如,宋代帝王曾专门下诏书徵医书,多次向民间征集医学书籍类丰富国家的医学知识储备,还赐给献书之人很大的物质奖励甚至是赐予官位。宋代在公元 1057 年开始,还设置了专门的校正医书局,大批的名医、儒士参与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校对整理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 11 部医书的校勘和编集,其中医籍五部,本草六部。甚至,宋代还形成了"大凡医书之行于世者,皆仁庙朝所校定也"的现象,这对于宋代乃至于中国后世医学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宋代政府对医学有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很大的鼓舞了宋代文人走上弃文从医的道路,将从医视为视为另一种人生巅峰。
2,宋代政府大力提倡科举取士,为宋代儒医大量出现提供了人才储备基础
其次,宋代政府大力提倡科举取士,为宋代儒医大量出现提供了人才储备基础。在宋代重文轻武和以文制武的国策下,对于文官的需求有了大量的提升。所以,宋代政府扩大了进士的录取名额,每次录取人数达到了二百三十人,宋徽宗时期甚至达到六百八十人。并且,宋代政府还扩大科举范围,不对门第出身做过多的限制,还对及第的进士给予极大的优待,这很大的提高了参与科举的人数的增加。比如,苏辙所说"今世之取人,诵文书,习课程,未有不可为吏者也。其求之不难,而得之其乐,是以群起而趋之。"说宋代的科举不光难度低,待遇还好,于是很多人都想要通过科举入仕。
只是,科举考试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中举的人数有限,就导致出现了很多落榜的考生。家境富裕之人可以再考或者依靠祖业生活,而家境贫寒的考生为了维持生计只好另走他路。在宋代崇尚医学、医生地位崇高的风气下,从医不仅仅是生计之道,还是儒生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仅次于从政的一条途径,于是很多儒生走向了从医之路,这就为宋代儒医大量出现提供了人才储备基础。
3,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为医学、医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打破各职业难以逾越的界限
另外,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为医学、医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打破各职业难以逾越的界限。一方面,在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宋代的造纸业、印刷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比如,宋代有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凝霜、澄心纸、粟纸、藤纸等等闻名于世的纸张,纸张的迅速发展为宋代印刷术的繁荣提供了基础,而印刷术的繁荣为医书的刊印和推广提供了最基础的技术支持,而医书的大量刊印使得宋代的文人可以阅读到大量的医书,为宋代儒生将从医视为另一种人生巅峰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宋朝繁盛的商品经济使重商观念抬头,各个职业之间难以逾越的界限在宋代有所打破。宋代士农工商四民之间的职业转变得到实现,也被社会所默许,一些宋代的医官甚至自己开设了药店,用自己医官的招牌为自己招揽生意谋求利益。同时,宋代的商品经济使得社会上诞生了对财富、名利的追逐,这也很大的冲击了儒学思想下"重利轻义"的思想,也冲击了宋代儒生耻于言利的清高,在物质和精神上给儒生们造成一定的影响。
于是,一些没有雄厚资产的儒生开始意识到必须另外学习一门技术来养活自己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并且,这些技术还不能损害儒生身为读书人的所谓尊严,而在宋代政府推崇医学,宋代统治者重视医生的基础下,使得儒生开始转变思想将从医视为除入仕外的另一种人生巅峰。从更实际的方面来看,学医对于家境贫寒的儒生还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不仅为自己谋求了体面且收入可观的工作,还可以用学到的医学知识来照顾家人,更能得到社会上的尊重不辱没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这也是宋代儒生将从医视为另一种人生追求的原因。
第三,宋代儒医大量出现的影响
1,宋代儒医大量出现,提高了宋代医生队伍的质量
首先,宋代儒医大量出现,提高了宋代医生队伍的质量。上文已经简单提及,宋代儒医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读书人,他们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宋代医生队伍的质量,不仅促进了宋代医学著作的问世,提高了宋代医学理论的完善和进步,通过书籍的流传,使经验知识得以传播和扩散,对于医疗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指导,也提高了宋代的医疗水平。因为,口耳相传的师徒模式,难免会存在误差,而且医学知识的传播范围也十分有限,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儒医,可以通过阅读医术来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医生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益处。
2,宋代儒医大量出现,将非医学内容引入医学,不利于医学的科学发展
其次,宋代儒医大量出现,将非医学内容引入医学,不利于医学的科学发展。宋代儒医接受了传统儒家的思想文化影响,有"重道轻器"的基本观念,对于一些如解剖学、生理学等当时发展欠缺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多会用文科类比、演绎等方法强行将具体经验提升为理 论,这样的做法会失去医学发展的针对性,并阻碍医学的发展。同时,儒家讲究"尊经崇古",儒医受此思想影响,对于新知识、新经验的探索不够,也阻碍了医学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宋代儒生将从医视为另一种人生巅峰,是宋代儒医现象下的延伸。因为,宋代产生大量儒生从医的社会现象,促生了新的"儒医"群体,产生了许多宋代儒医的代表人物。而宋代儒医大量出现的原因,一来,是因为宋代皇帝对医学的重视和宋代朝廷实行的诸多"扬医"政策,抬高了医学和医者的地位;二来,是因为宋代政府大力提倡科举取士,为宋代儒医大量出现提供了人才储备基础;三来,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为医学、医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打破各职业难以逾越的界限。并且,宋代儒医大量出现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利影响为:宋代儒医大量出现,提高了宋代医生队伍的质量;不利影响为:宋代儒医大量出现,将非医学内容引入医学,不利于医学的科学发展。足见,宋代的儒医现象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