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史:“赵张之争”,一山岂能容二虎

宋史:“赵张之争”,一山岂能容二虎

关键词

吕颐浩罢相、淮西兵变

前因

吕颐浩罢相:

1133年,南宋宰相吕颐浩因为主张北伐中原,招致宋高宗反感,被罢免宰相职务;另一位宰相朱胜非因为年老也离开中枢;高宗任命张浚和赵鼎为宰相。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 )

后果

淮西兵变:

1137年,宰相张浚解除将领刘光世的兵权,引起刘家军兵变。刘光世部将郦琼率刘光世旧部四万及官吏家眷百姓近二十万,大肆掠夺后,渡过淮河投靠伪齐刘豫。

▲刘光世(1089年—1142年)

始末

一、赵鼎、张浚上位

1135年,宋高宗任命赵鼎为左相,后又任命张浚为右相。赵鼎、张浚二人在朝中明争暗斗,党同伐异,最后高宗罢免了赵鼎的宰相职务。

赵张之争以张浚的胜利而告终,这为张浚替高宗削减武将兵权,恢复宋朝以文制武的祖制奠定了基础。

赵鼎和张浚原本是私交很好的朋友。张浚在川陕主持战事出了一些差错,被宰相朱胜非攻击,后被宋高宗罢官。还是赵鼎念及旧日情谊,在高宗面前大力推荐,张浚才被重新起用。

▲宋高宗画像

二、赵张之争

张浚后来进入中枢,和赵鼎共同为相。两人为了争权,就不再顾及之前的情谊了。双方的冲突愈演愈烈。

首先是宋高宗在宫中为养子赵瑗设立书院,让他读书接受教育。当时朝野上下都认为赵瑗很可能成为储君。赵鼎推荐自己的姻亲范冲和儒学名将朱震陪赵瑗读书,这样一来,赵鼎就和未来的储君搭上了线。

张浚当时在外作战,他对赵鼎一人提出陪读名单十分不满。他未能得到机会,对储君施加影响。但当时张浚和赵鼎是有分工的,赵鼎负责内政,张鼎在外负责军事。这是宋高宗的安排,他也无法改变。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

不过张浚凭借军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宋高宗让张浚到潭州平定杨么起义。杨么起义当时已经持续了四年多,张浚刚开始没什么信心。但他放手让部将岳飞去处理。

岳飞采用剿抚并用的方式,平定了起义。此后洞庭湖地区再无此类事情发生,为南宋对金和伪齐作战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张浚立下了一个大功。但他有时会对朝廷夸大军功,赵鼎每次都不配合上报,把张浚夸大的部分忽略掉。因此张浚对他更加不满。

▲张浚画像

三、赵鼎被罢免

后来伪齐南下侵宋。在如何应对敌军的问题上,张浚和赵鼎发生了正面冲突。

赵鼎比较怕事,他轻信了将领刘光世和张俊的情报,认为伪齐后面有金军助阵,主张淮河沿线的守军应该退到长江附近。他还力劝高宗去临安避难

张浚得知金军并没有协助伪齐,他指挥部将杨沂中的藕塘之战中击败了伪齐军。再加上岳家军的驰援,伪齐军被迫北撤。此次作战中,赵鼎不免让南宋君臣失望,而张浚又立了一个大功。

▲赵鼎(1085年-1147年)

张浚和赵鼎的冲突很快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藕塘之战过后,张浚认为可以收复中原,建议高宗早点回建康,但遭到赵鼎反对。当时一些将领在外领兵,不听朝廷号令,刘光世就是其中之一。张浚想要罢免刘光世的兵权,赵鼎认为会引起人心不安,不同意张浚的提议。

张浚为了挤走赵鼎,指示同党弹劾他。赵鼎知道张浚容不下他,于是就向高宗请求主动辞去相位,以表明不能和张浚合作的态度。

对待赵鼎的一些主张,高宗还是赞同的,例如迁都临安。高宗和赵鼎一样,对金人比较害怕,不愿冒着风险去收复中原。所以高宗一开始并没有答应赵鼎的辞职请求。

▲赵鼎墓

不过高宗还是更为看重张浚。因为张浚是文官出身,他又有丰富的军事经验,高宗想要从武将手中收回兵权、恢复宋朝以文制武的祖制,张浚是他得力的帮手。

至于北伐收复中原,只要高宗不松口,张浚也没办法。张浚并不像后来的岳飞等人态度强硬,而且他也赞同派使者前往金朝议和。考虑到这些因素,高宗选择站在了张浚这一边,罢去了赵鼎的宰相职务。

结论

赵张之争既是高宗刻意制衡朝局的一种手段,也是对金战和两派势力在朝中的反映。赵鼎罢相后,高宗依仗张浚,开始削减武将兵权,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收归朝廷。

参考文献丨《宋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高宗一》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江行杂录》

文丨耀青史

图丨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高宗,岳飞,张浚,宰相,兵权,赵鼎为,一山,赵张,中原,刘光世,故事传记,宋高宗,张浚,赵鼎,刘光世,高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高宗,岳飞,张浚,宰相,兵权,赵鼎为,一山,赵张,中原,刘光世,故事传记,宋高宗,张浚,赵鼎,刘光世,高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高宗,岳飞,张浚,宰相,兵权,赵鼎为,一山,赵张,中原,刘光世,故事传记,宋高宗,张浚,赵鼎,刘光世,高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