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三季度卖地计划,仅推出一幅住宅地皮,属历来最少供应的一季,连商业地亦欠奉。值得留意的是,连同本财年上半年(4月至9月),本财年首三季合共提供1.015万个单位,已占全年土地供应目标接近八成,达标应难度不大。
笔者认为,当局减少卖地,明显反映政府意识到目前楼市正处于下行风险,今次只推出一幅涉及少量单位的地皮,似乎是想通过减少推地,借此释出想稳住楼市的意思,或许是为救楼市而正式出手的“第一招”。
其实现时楼市情况的确相当低迷。根据市场统计,9月份一、二手交投合计仅3000多宗,若以现时的交投量推算,预计全年整体物业注册量将录6万馀宗,料只比去年不足6万宗略为改善,大有机会创历史次低纪录,这亦较亚洲金融风暴、沙士、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等年份更为低迷。
楼价方面,“美联楼价指数”最新报146.71点,按周跌近0.7%,连跌七个星期;较四周前跌2%;本年迄今升幅已收窄至仅0.46%,近乎“蒸发”,可见楼市情况是“岌岌可危”。
楼市以外,金融业同样欲振乏力,近期港股一直在低位徘徊,而且交投量低企;同时,本港IPO集资额在过往多年来高踞全球首三甲,甚至全球之冠,但是今年上半年香港IPO集资额不但创出2020年同期新低,更跌出全球五大。
在楼市、股市双双出现“负财富效应”下,难免极大影响市民消费意欲,所以政府在本月“施政报告”中务必使出救楼市“第二招”,即顺应时势尽快“撤辣”;同时,政府亦应在当中加入刺激股市的措施,借此“双管齐下”,及早救楼市振经济。
激活楼市缓解财赤压力
或许有人会认为,政府减少卖地及“撤辣”的确可稳住楼市,但这同样会令税收大减,长远而言岂非令政府财政不稳?非也。须知“撤辣”可激活楼市交投,盘活楼市换楼链,普罗大众可按个人需要灵活套现,无需被“辣招”绑手绑脚之余,市民有钱在手自然愿意消费,间接刺激各行各业,以致整体经济表现。
倘楼市及经济表现好转,其实亦变相增加发展商投地的积极性,间接增加库房收入。据资料显示,近5个年度辣税(2018/19至2022/23)有关SSD(加强印花税)、BSD(买家印花税)、DSD(双倍印花税)住宅及非住宅的税收合共约820亿元,相比起同期地价收人约5600亿元,相当于辣税税收的7倍,刺激楼市交投气氛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随着本港多项大型基建“上马”在即,进一步加剧政府财赤压力,所以透过调整楼股市场措施,借此支持经济及楼股市场,从而增加政府收入已是“事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