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修建的时间,明成祖朱棣是一位文武双全、才智过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更是对明朝建设起到关键作用。比如,明十三陵就是由他下令修建的。那么历史上明朝十三陵究竟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又埋葬着哪些皇帝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自永乐7年即1409年6月20日修建长陵始,到清顺治初年完成思陵止,时间长达200余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其陵墓名称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在整个陵区中一共埋葬着13位皇帝、 23位皇后、1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宫人。陵区内还建有妃子墓7座、太监墓1座和行宫、园囿等附属建筑,全部陵区面积达4000公顷。专家学者认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朝16个皇帝,有13个葬在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建都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称为孝陵。第二代皇帝朱允炆,在叔侄争夺皇位的战斗中下落不明,没有陵墓。到第三代皇帝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死后葬在距北京城区50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长陵里。
从朱棣起,至末帝毅宗朱由检止的14位皇帝,除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死后葬于京西的金山之外,其他皇帝都葬在十三陵。皇帝建陵选址最讲风水。十三陵所在地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明朝永乐年间,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 宝地。当朝皇帝朱棣决定在此建造陵墓,并改黄土山为天寿山,于1409年6月20日开始修建长陵。十三陵的陵园广袤宽阔,燕山余脉自西北逶迤而来,成为天 然屏障;几股河水在平原交汇后,缓缓东去。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苍翠。
陵园营建时,四周因山势筑围墙,总长达12公里,围墙险要处设十几个关口,并建城关、 敌楼,驻军把守。设口驻军,除保卫陵园之外,还有捍卫京师的重要意义。因为陵园地处京北要冲,北通要塞黄花镇,西达居庸关,东接蓟、辽,其位置犹如京北门 户。
最早修建的长陵在十三陵中规模较大,从一进大宫门就应该算是长陵。它有最长的神道,较大的碑亭和碑,较大的享殿和较大的宝城。这些都是其它十二陵所 不及的。修建长陵的宝城和地宫用了4年的时间,宝城包括城墙和方城,中间是埋葬朱棣的坟山。长陵的碑亭和神道两旁的石像是在宝城和地宫建成后20多年才修 建的。十三陵布局庄严。如果是皇帝生前自己营造的,规模都较大;死后由下一代营葬的,规模就略小。十三陵的营建究竟用了多少人力,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据《明实录仁宗实录》记载,营建献陵时,一月之中直接服役的军匠将近18万。由此可见,营建十三陵所用的全部人力。
到清朝末年,十三陵因严重失修已残破不堪。新我国成立后,对长陵、景陵、永陵进行了修整,1959年,又在定陵建成了博物馆,现在,十三陵地区已成为现代化旅游胜地。在我国的历史上前后共出现了200多位皇帝,每一位身后都有一座皇陵,有些皇陵能够耸立千年,有些已随时间而逝,有些惨遭盗掘,更有些只存在于传说中。因此对于那些现存的历史皇陵,我们更应该用心保护。
明十三陵修建的时间,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明十三陵修建的时间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