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港楼市股市继续调整,反映在内部及外部(包括内地及海外)形势变化下,香港经济及市场正承受重大压力。在这情况下香港除要有短中期应变措施外,还须有更长远的结构性调整,才可从根本上应对变局避免危机。
三范畴转型 增强竞争力
笔者之前的文章已谈到了对外关系及经济、产业等方面的转型。这里再作综论。无疑在内外压力下香港的转型已更为迫切及必要,转型的范畴也要更为全面及要全方位推动。转型必须包含三方面:(一)经贸交易对手,要由西方主导转向非西方主导的多元化体系,并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二)经济结构要更多元化,减少对金融、旅游、物流及房地产等行业的过度集中,要发展创科、高端制造、技术服务(如数字经济、检测及产权等)的新领域新市场。(三)产业升级,包括建设新兴产业和让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以上第一项是近年美国全力遏制中国后衍生的转型需要,但第二及第三项则曾以不同形式提出多年。例如上世纪80年代笔者便与其他一些经济专家,提出香港在工业北移后应发展创科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发展高端制造业及服务业,从而防止经济空洞化。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不少本港人士又提出了过分依赖几个支柱服务业拉动经济的风险。后来内地以开放“自由行”挽救了香港经济,但在结构上却鼓励了低端服务业如零售、餐饮及旅舍等的大发展,反而挤压了(crowding out)结构优化及产业升级的意愿及所需资源。到今天,香港必须融入大湾区共同发展,转型的要求及迫切性又进一步提升。大湾区是个以创科及高增值产业为主导方向的高速发展地区,必有许多高质素的供给链要求,香港能否供应值得注意。同时,香港能否成为此区的有效成员一样值得关注:能否在分工中得到高端份额,还是只有低端份额,对香港的未来前景影响至巨。香港要真正配合、跟上大湾区发展,并取得有利的分工,便必须急速自我提升。既要说好香港的故事,更根本的是办好香港的事。在这方面不容本末倒置,否则只能成为空谈。
宜成立专门部门 查找提升空间
与转型密切相关而又为其必要基础者乃香港的优势。一直以来港人都以为本港有独特优势、地位不可取代,实际上要更客观科学地探讨相关问题。最近在“一带一路”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作了重要讲话,当中便谈到了此事。他提出四点“希望”:加强专业服务、完善金融服务、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和深化人文交流等。这些都本是香港强项,但“希望”仍指示香港要查找不足进一步增强,对港人来说确是及时而宝贵的清醒剂,显见中央对香港情况有十分深入独到的了解,港人务必好好学习仔细探讨。当局更应成立专门架构跟进此事,以便找出进步空间及提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