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科技 我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正式启动

我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正式启动

9月27日-28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国际启动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大会主题为“架起海洋十年桥梁,共筑蓝色未来”,联合国相关机构官员、自然资源部、山东省和青岛市以及近30个国家100余家单位300余名专家与代表出席。会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简称“海委会”)批准并推荐发布了浪致混合理论与新型海洋浮标,以原创科技突破为海洋与气候的预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海洋与气候预测实现了从国际“跟跑”到“并跑”再到“持续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本次会议经自然资源部批准,由海委会、“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一所”)和“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等联合主办,得到国内外多家涉海单位与专家的关注支持。

大会议程包括启动仪式、主旨演讲、核心成果发布,组织了6个平行论坛,包括亚太经合组织区域海洋微塑料污染与控制政策研讨会、“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专家咨询工作组会议、“海洋十年”实施伙伴和利益攸关方论坛、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大科学计划第一次全体大会、联合海洋观测分论坛以及“金砖国家海洋预报模式的改进与示范应用”国际合作项目第一次会议等。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李铁刚宣布大会开始。海委会海洋政策和区域协调负责人Julian Barbière,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安涛,山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燕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赵士玉出席大会并致辞。出席大会的院士和领导还有美国工程院院士黄锷,欧洲科学院院士乔方利,海委会副主席Amr Hamouda,海委会非洲委员会主席Affian Kouadio,青岛市委副秘书长林镔,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潘新春,青岛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真珠等。

大会举行了“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的国际启动仪式,并由海委会批准发布了2项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即浪致混合理论和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海洋表层漂流浮标。这两项成果是“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联合其负责协调的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测系统(OSF)大科学计划,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提供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也是我国海洋科研工作者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对提升海洋和气候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模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石和关键技术,是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表征。海洋一所乔方利研究员率团队在国际上自主创建的浪致混合理论,被国际社会称为“乔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海浪产生湍流的机制,通过改进海洋模拟,将气候模式的共性偏差减小了约60%,是我国对国际海洋和气候研究的重要贡献。

乔方利和刘焱雄两位研究员联合组成跨学科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低成本、智能型GNSS海洋表层漂流浮标,大幅度降低了科研观测成本,可精准获取浮标的空间位置、时间、波高、周期、波向、表层流速、表层流向、表层海洋温度、表层海洋盐度和大气水汽含量等10个参数,下一步有望实现海气通量的精准观测,必将大幅提高人类对海洋与气候的观测与预测能力。

大会上,海委会海洋政策和区域协调科高级项目专家Alison Clausen作了关于“海洋十年”进展情况和发展规划的主旨报告;“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科学执行主任于卫东介绍了中心的愿景、职能与规划。此外,“海洋十年”协作中心、协调办公室和大科学计划其他代表也出席了大会并作主旨报告。

“海洋十年”旨在加强全球合作,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全球海洋治理之间的无缝对接,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次国际启动大会进一步增强了“海洋十年”合作网络的影响力;为各利益攸关方参与“海洋十年”行动以及海洋与气候领域专家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国际平台,创造了新的合作契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为海洋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

(主办方供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我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正式启动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正式启动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国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正式启动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