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一说到崇祯皇帝,都会产生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为他成为亡国之君感到悲哀,另一方面又为他宁死不做亡国奴深觉敬畏。事实上,明朝传到崇祯手中时已经呈现敌国倾颓,大厦将倒之势,国家积攒的疮疾无法自愈,又怎么会是他一人过错呢?因此,我们今天不讨论他的政策,作为,只是回顾一下他临死之前都做了什么。
公元1644年,已经是朱由检做皇帝的第十七个年头了。自从他接手国家一来,颇有作为:铲除魏忠贤,肃清其朝中党羽;重新任用昔日被迫害的大臣,派袁崇焕收复失地。但是,他一人不可能扭转乾坤,又恰逢天公不作美:北方连年干旱,农作物的收成跌破新低,干旱之后是大水灾,民不聊生,蝗虫迫害,瘟疫频发。
恰在此时农民起义爆发于国内,北方边境后金国虎视眈眈。内忧外患,敲响明朝的警钟,亡国之兆已经到来。
1644年三月份,起义军将崇祯等人围困于京,面对着注定的结局,朱由检痛下决心,做了三件事:
1.将皇子,太子送出宫。崇祯命人将太子朱慈烺送到可信的大臣家里,后又派朱纯臣辅佐太子。此人乃是明朝末年有名的将领,曾立下战功无数,只可惜生在了国家败亡之际。崇祯此举是为了即便自己丧生,皇室也就有火种。同时,其他的皇子被分别送到了不同的外戚家,以保朱氏不会亡国灭种。
2.写下诏书,令皇后,贵妃等人自尽;又传话给先皇帝的皇后张嫣,告诉她国家将灭亡,张嫣听后会意,在寝宫里上吊自杀。
3.崇祯又把女儿长平公主与昭仁公主叫到自己面前,亲自挥刀砍杀。时年,长平公主已经十五岁,在躲闪之际砍断一个臂膀,晕厥后又复苏;昭仁公主只有六岁,死于父亲剑下。
崇祯此举是不太狠心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自古以来,随着一个封建国家的灭亡,或者政变的发生,都会衍生出许多悲剧,最常见的两个就是男性斩草除根;女性为奴为婢。
例如,宇文护被宇文邕所杀,史书记载宇文护的儿子几乎均是“与其父一同被杀”;后来杨坚登基,宇文邕的儿子们皆记载“被杨坚所害”。反看崇祯的儿子们,几乎皆是“不知所终”,根本原因是国家灭亡之际,崇祯及时将他们送走。其中除了悼灵王朱慈焕于康熙四十七年被补,其余兄弟幸免于难,也避免了一个悲剧。
男性要斩草除根,女性则会被发配,要么强迫嫁人,要么为奴为婢受尽羞辱。
北齐女相陆令萱,其身份就是前朝皇室贵族,后来入宫,从下人做起。北齐亡国以后,高纬的妃子冯小怜,辗转又嫁人两次,最后被“婆婆”害死。
二婚,三婚在现代看来似乎可以接受,可是在古代,却很不常见,尤其是于礼教兴盛的明朝,放在一个贵族公主,嫔妃身上,则是奇耻大辱。
崇祯让他的皇后嫔妃自杀,实则是保住她们清白,这在她们看来,似乎比生命更重要,有一次避免了悲剧。
当然了,意外总是会发生的。崇祯送走的太子,被李自成抓到,封为宋王。这位太子也不是简单人,他深知自己是作为了“傀儡”才没有被杀,他留在李自成身边提了一个要求:处死所有投降的明朝大臣。后来,李自成兵败,太子又被吴三桂抓住,押送进京,这个时候清兵已经入关,再也不需要傀儡称王,前朝太子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于是,在进京的路上,朱慈烺找个机会逃跑了,清朝一直在抓捕他,可是最终依旧“下落不明”。
另一个意外,就是当初断了臂膀的长平公主,这也是《鹿鼎记》九难师太的历史原型,她活下来,辗转被清军抓获。彼时清朝刚刚入关,正要建立形象,因此需要宽以待民,没有太为难她。可是国破家亡,长平公主开心不起来,她本来想要出家为尼,顺治皇帝不准,将其嫁给周显。
史书记载,周显对公主很好,二人相敬如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长平公主婚后找到了幸福,仅仅一年,公主郁郁而终。回想当初,崇祯之所以要杀掉她,大概就是怕女儿会这样,选择不了生活,选择不了婚姻,也不得自由吧。
本文参考资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