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周思同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人定湖公园内举办“城市公园动物调查实践”成果展示活动,该校高中社团通过一年时间,对公园流浪猫数量、习性进行调研,完成了相关科研课题。
“这是在‘双减’政策之下,我们尝试探索的一项新的教育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申敬红表示。
自“双减”措施公布以来,北京市积极响应政策,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学生学习成效。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达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的目的。
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有效教学,自2022年8月起,该校组织部分学生在人定湖公园开展该调查实践活动,目前,活动取得了初步结果,学生代表汇报了项目调查经过及调查结果,学校教师代表介绍了项目由来、及其教学意义等。
针对开展实践活动中涉及的理念与方法问题,申敬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双减’的‘减’其实是为了‘增’,这里的‘增’,指的是增加课堂的效率、增加育人的实效。实践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增’。”她认为,实践活动的作用是由点及面的:从个人的知识和思维出发,到团队合作中与他人的互动,再到学生与社会大众的互动,其中涉及到的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促进了学生们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的认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还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心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她说。
申敬红表示,教育变革的契机已经来临。基础教育应当转变思路,让知识跳出课本,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互动中学、在合作中学。学校应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使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要在课程实践中做好支持与指引;最后还要做好后勤保障和支持,更好地完成教育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