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太子之碑”拓片,展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深厚的书法功力。
于是,大唐神龙二年(706年)八月二十七,武则天下葬不久,中宗命弟弟李旦率领一队官员,浩浩荡荡来到缑山,在“升仙太子之碑”碑阴上“刊碑刻石”。“刊”,是刊削、刊定、修正的意思,就是凿去碑阴上原有的不需要的文字,如被母亲冠于他们名上的“武”字,及武三思等其他被罢黜的官员署名,刻上新的题记:
“大唐神龙二年岁次景午水捌月,壬寅金朔二十七戊戌木开府,仪同三司左千牛大将军上柱国,安国相王旦奉制刊碑刻石为记。”“记”的后面,还刻有21行12位相王府从官衔、名,他们都是参加此次缑山“刊碑刻石”行动的大唐高官。
在碑阴上刻上新的题记之后,武则天撰写、书丹,刻在碑阳的“升仙太子之碑”碑文,全部留下,甚至包括上款,即“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御制御书”等。将这些文字保留下来,至少表明李显、李旦兄弟对母亲“改朝换代”和一生功德,表现出一种认同乃至尊重,约略可弥补母亲墓碑“无字”之缺憾,李显、李旦也算是对死去的母亲有所交代了。
从梁山到缑山,从“无字碑”到“升仙太子碑”,见证了武则天去世前后,周唐政权更替那段多事之秋中的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