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保山消防)
宋代城市是怎么预防火灾的?
“从改善房屋建筑条件抓起。”
采取了什么样的防火措施呢?
“重点是开辟火巷和教用陶瓦。”
种树掘井 便利救火
北宋首都汴梁城内,常常发生火灾。世宗诏书中规定:“京城内街道五十步者,许两旁人户各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种树是为了绿化,而掘井是为了方便救火。
种树掘井这种做法从后周世宗柴荣时期即已开始,到了北宋时期多次进行扩建,拓宽道路、疏浚河道、划定植树地带,营造了较好的安全环境。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已接近近代城市的设计理念。
开辟火巷 拆除草屋
火巷(资料图)
南宋初期,许多兵营是用茅草搭建的,行宫中很多房屋也矮小,许多官舍、民房为竹木结构,紧密毗连,因而杭州频繁发生火灾,一家不慎、全城受祸。为避免火灾发生、火势蔓延,绍兴三年(1133年)十一月,高宗在严令火禁的诏书中,指令临安府有计划的开辟火巷,要求“被火处每自方五十间、不被火处每自方一百间各开火巷,约阔三丈”,火巷在房屋之间,是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小弄,诏书中还要求有关部门改建宫室。随后朝廷又下令拆除旧屋、改建瓦房。
到了绍兴十年(1140年)九月,临安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一起火灾延烧了省部仓库,宋高宗再次强调拆除草屋这一防火指令,如不执行则加强治罪,地方官府也限令在五日内拆除草屋。
宋高宗赵构(资料图)
教用陶瓦 代替茅屋
将建筑材料由易燃的茅草改为陶瓦,是宋代城市火灾预防的重要手段。地方官员积极推动茅屋改造工程,这样一能有效预防火灾,二能在火灾发生后最大减少损失。
北宋政和年间,杭州人史徽,出任青田县令,他要求用陶瓦代替茅草修屋,当地火灾减少了。南宋绍兴年间,善俊知鄂州,“开古沟,创火巷,以绝后患。” 周湛在知襄州时,甚至不惜丢官,坚决拆除豪强“侵据官道”搭建的易燃违章建筑。
《清明上河图》茅屋(资料图)
但是受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推行茅屋改造受不少阻力。民众已习惯于简易且廉价的茅居方式,茅屋改造会影响当地的生活习俗,由于瓦房的建筑成本较高,还会增加民众的经济负担。还有那些有权势的官员,维护自身利益又迟迟不肯拆除。
但是不得不说,用瓦房代替竹(木、茅草)屋,并使道路畅通无阻,房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当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也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正确航向。
参考文献:
[1]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上卷)第五章第四节.群众出版社,2001.01
▌编辑:张林芝
▌校对:李江
▌编审:李红冬
▌终审:谭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