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刘伯温为何不能做宰相?朱元璋为何只封他诚意伯?李善长笑得太早

刘伯温为何不能做宰相?朱元璋为何只封他诚意伯?李善长笑得太早

导语:

刘伯温堪称帮助朱元璋建国的第一军师,也是公认的聪明人,帮助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可是为什么刘伯温偏偏做不成大明王朝的宰相呢?

不管宰相做不成,就连爵位,刘伯温都是比较低的,连个侯爵都混不到,朱元璋只给了他一个诚意伯。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排名,刘伯温的档次的确不高。

功劳如此大的刘伯温,是不是也忒不受待见了?难道说朱元璋和刘伯温之间的关系不好?如果不好的话,以朱元璋的尿性,我看直接杀了比较快。

01朱元璋集团的人才,都是淮西将领居多。

我们看历史上创业的皇帝,基本上都有一帮老乡帮忙。比如说刘邦起义的时候,功臣大多数都是沛县的老乡,有些还是他的发小。朱元璋也不例外,他身边除了几个要好的发小以外,还有一帮出色的老乡。

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归。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明史》

所以说朱元璋集团内部的淮西将领是比较多的,他们占据了开国功臣的大多数。而这些人手底下还有淮西子弟,一层层下来,整个朝堂有一大半都是淮西人在做官。

淮西人自然不服气其他地方来的人管理他们,除了朱元璋能管得住他们外,还必须要选出一位能够管理淮西将领们的丞相来。

刘伯温是哪里人呢?他是浙江青田人,俗称浙东人。虽然跟淮西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可是却有着本质区别,至少身边的朋友都不是一类人。他一个浙东人,还就真的没办法管理这些淮西将领。这帮人嚣张跋扈惯了,又有一个庞大的家乡群体作为保护伞,所以他们压根就不可能鸟刘伯温。淮西人只能让淮西人来管理,所以德高望重的淮西老臣李善长就出现了。他作为淮西人中,少数执掌文职的开国功臣,被朱元璋称之为自己的萧何。可见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以李善长充任这个丞相,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李善长之后的丞相汪广洋是江苏高邮人,胡惟庸是安徽濠州人,这些人基本就在一个团体里活动,那就是淮西团体。

这就好比一个村的村长,只能由村民们从自己村子里选出来,而不能由镇上空降一个外地人下来,即使空降下来,也很难做工作。

02朱元璋要废掉宰相制度,不让刘伯温上是为了保护他。

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40岁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了一统天下的帝王。所以他的精力非常丰富,完全具备自己一个人处理朝政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丞相的存在就成为了掣肘朱元璋行使皇权的重要障碍。所以朱元璋必须要想一个彻底消灭丞相制度的办法。

这个时候如果让老实人刘伯温去做丞相,岂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吗?朱元璋看人非常准,所以他安排李善长做丞相,希望李善长会犯错误,从而使得朱元璋有理由把他拿下,顺带着消灭丞相制度。可惜李善长也是个老谋深算的主,他伪装起来,谁也发现不了。所以暂时李善长逃过一劫,而胡惟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胡惟庸成为丞相以后,朱元璋立刻意识到,这小子肯定会放炮。所以朱元璋对胡惟庸几乎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让他随意治理大明朝。没想到胡惟庸还真就嘚瑟了起来,开始胡作非为起来。胡惟庸也就是胡作非为的庸才罢了,他想不到自己跳进了朱元璋设下的圈套。

在他胡作非为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暗处悄悄盯着他。等到时机成熟以后,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一把拿下,胡惟庸连同相关等人一共三万多人被诛杀。

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明史》

而宰相制度,也被朱元璋成功废除。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宰相,胡惟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可怜的是,刘伯温就是在胡惟庸胡作非为的时候,被他给毒死的。

03朱元璋了解刘伯温的清高,不适合处理群臣关系。

朱元璋看人非常准,他明白刘伯温是一个读书人,而且是前朝的进士,有一种清高的气质在身上。因为刘伯温的学问比李善长高,所以李善长非常嫉妒刘伯温。

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曰:“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又谓次子璟曰:“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欲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明史》

这对朱元璋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臣子之间的斗争,完全有利于主公本人。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刘伯温却不愿意接招。

不管李善长怎么挑衅,刘伯温都跟个没事儿人一样,这就让人有些不能理解了。后来朱元璋才明白了过来,原来刘伯温是不屑跟李善长斗,这没什么意思。因为刘伯温清高的性格,使得他压根就没办法管理好文武百官。试想一下,一个清高之人,但凡遇到一些他瞧不上的人,理都不理,这种性格能管理好鱼龙混杂的文武官员吗?当然是不能的,能够成为宰相的人,一定要是一个脸皮厚,手段狠,人缘好的人。李善长的确是不二人选,李善长选出来的淮西后起之秀胡惟庸也当仁不让。结果这两个人都被朱元璋给杀了。

总结:朱元璋对刘伯温属于又爱又恨。

刘伯温清高的样子,真的让人喜欢不起来。有时候朱元璋甚至认为,刘伯温连朱元璋本人都瞧不起。这就有点严重了,毕竟瞧不起谁都可以,唯独不能瞧不起朱元璋。

好在朱元璋足够聪明,他看出了刘伯温身上的清高,纯粹是一种精神气质,跟瞧不起朱元璋是完全不沾边的。

不过别的大臣见到朱元璋都要拍马屁,可是刘伯温什么话都不说,到底还是有点不自在。所以朱元璋不喜欢用刘伯温这个人。

他知道自己不喜欢刘伯温,那其他人就更加不会喜欢了。所以朱元璋让刘伯温管理御史台,天下言官都归刘伯温管理,骂人的差事交给了他这么一个没什么人缘的人,的确是一件好事。

很显然刘伯温没什么人缘,而且比较清高,自然可以不用顾及任何人的颜面,做御史看来是他最合适的工作。

参考资料:《明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丞相,宰相,朱元璋,诚意,胡惟庸,李善长,制度,将领,刘伯温,淮西,观点评论,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淮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丞相,宰相,朱元璋,诚意,胡惟庸,李善长,制度,将领,刘伯温,淮西,观点评论,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淮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丞相,宰相,朱元璋,诚意,胡惟庸,李善长,制度,将领,刘伯温,淮西,观点评论,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淮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