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美好时代,揭开了大唐盛世的序幕。李世民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开明君主,但在他建立的功绩背后,有一个人却不能不提,那就是一代名相魏征。
魏征这个人足智多谋、精通治国方略,并且以敢于纳谏著称,他后半生恪尽职守,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深得李世民的爱戴。然而,魏征一开始并非李世民门下的幕僚,而是李世民的竞争对手李建成的谋士。
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兄长,二人皆由窦皇后所生。在父亲李渊建立唐朝的过程中,兄弟俩都建立了显赫的功勋。但李渊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却格外偏袒李建成,加上又是皇长子,因此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弟弟李世民对于皇位继承权也有着强烈的渴望,但碍于父亲的决定,不好明争。
李渊出于对太子安全的考虑,令李建成坐镇长安稳固后防,负责统筹军粮等后勤工作。攻城略地的军事任务则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样的安排看似非常合理。随着大唐统一的进程,李世民建立的军功越发显赫,在军队中的威望已经超过了太子李建成。
当然李建成也并非庸才,从他早期指挥的几场大战来看,军事才能并不在李世民之下,只是由于成王败寇的缘故,被历史所丑化。李建成很重视人才的发掘,魏征就是出自他的门下。作为谋士,魏征当然希望李建成能够顺利登上皇位继承大统,不过他及时察觉到了李世民对于太子之位的巨大威胁。
李世民长期执掌军事,实力和威望早已在太子之上,如果倚仗军功来与太子争夺皇位,李建成将会处于不利的境地。眼看唐朝即将全面统一,要打的仗也越来越少了,再不建立军功,后面就没有机会了。于是魏征从大局考虑,强烈建议李建成向李渊请战。李建成听了魏征的分析,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率领大军东出长安,一举剿灭汉东王的割据势力,平定山东地盘,完成了唐朝统一的收尾工作。
紧接着,魏征再次献策李建成,提醒太子务必将李世民赶出长安,他十分清楚,按照李世民的志向和实力,必不肯居于人下,对于皇位必有一争。既然一山不容二虎,那何不早做打算,趁李世民在长安立足未稳,先剪除后患。但这次李建成却没有听取魏征的意见,他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或许念及骨肉之情,并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
然而李世民却没有他哥哥那么仁慈,为了达到登上皇位的目的,不惜斩断手足之情,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悍然发动了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带兵进入长安城北宫门,亲手射杀了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继而逼迫父亲李渊立自己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李世民如愿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
尽管李世民对待兄弟很残忍,但对于李建成手下的谋士们却很仁慈,他明知魏征曾向太子献计打压自己,却不计前嫌的信任和重用魏征,并让其担任宰相之职,还入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可以说展示了作为帝王的宽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