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钧窑——金代墓葬中少见的陪葬品

钧窑——金代墓葬中少见的陪葬品

钧窑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

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北京金墓中随葬钧窑瓷器的现象颇为少见,目前最为明确的是海淀区西北向阳村金代早期石椁墓中出土的碗、钵、盘、胆瓶等器物。

1.碗

1件,口微敛,圆唇,曲腹,小圈足,足内斜削。褐色胎,胎质坚致。釉色天青,施釉均匀,口沿处因施釉较薄而呈赭黄色,在足腹交接处有积釉现象。口径8.3、足径3.9、通高4.2厘米。

2.钵

1件,菱口,尖唇,斜曲腹,腹部有压印的槽纹,大平底内凹。赭色胎,胎质坚细。浅天青色釉,主体略呈肉红色,施釉较薄。裹足支烧,底部应有5枚支钉痕迹。口径17.9、底径10.4、通高7厘米。

3.盘

1件,平折沿,尖圆唇,浅腹,腹壁斜直,大平底,环形圈足极矮。赭褐色胎,胎质稍粗。天青色釉,施釉均匀。裹足支烧,足底留有5枚支钉痕迹,明显地表现出了满釉支烧的工艺。口径18.6、足径12.1、通高2.4厘米。

4.胆瓶

1件,敞口,细长颈,颈根部明显内束,流肩,垂腹,直圈足。褐色胎,胎体厚实。浅天青色釉,釉层较薄,釉面布满浅隐的片纹。口径5.1、腹径13.6、通高28.9厘米。

这几件钧瓷与河南禹州市刘家门窑遗址中出土的早期钧窑产品的形制和特征基本相同,工艺与北宋晚期流行的作法相一致,因此虽然出土于金代早期墓葬之中,但器物的生产时期很可能早至北宋末年。

龙泉务窑及其他窑场

北京金墓之中,集中在一般性的平民墓葬之中,还可见龙泉务窑及其他一些尚不能确定所在地的窑场生产的瓷器,如门头沟区龙泉务金墓、大兴区北程庄金墓、密云县大唐庄金墓等,主要是碗、盘等器类。本文不作详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墓葬,纹理,褐色,时期,龙泉务,色釉,口径,工艺,现象,瓷器,观点评论,金墓,金代,钧窑,胎质,口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墓葬,纹理,褐色,时期,龙泉务,色釉,口径,工艺,现象,瓷器,观点评论,金墓,金代,钧窑,胎质,口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墓葬,纹理,褐色,时期,龙泉务,色釉,口径,工艺,现象,瓷器,观点评论,金墓,金代,钧窑,胎质,口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